C型冷弯薄壁钢构件的静、动态畸变屈曲机理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kunaini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弯薄壁型钢构件由于其自重轻、力学性能好、制作周期短、容易装配等优点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冶金技术的不断发展,冷弯钢构件已逐步朝着高强度、薄壁、复杂截面形式的趋势发展,局部稳定性有了很大提高,畸变屈曲则成为控制构件极限承载力的重要因素,而C型截面作为冷弯薄壁型钢屋面系统中的常用截面形式,对其进行稳定性研究越来越重要。本文分别对C型冷弯薄壁钢构件的静、动态畸变屈曲机理做了进一步研究。首先应用有限条程序研究斜卷边构件中卷边角度的变化对轴压和纯弯作用下的C型截面冷弯薄壁钢构件的畸变屈曲临界应力的影响。采用直接强度法(DSM)分别得到各构件发生畸变屈曲后的极限承载力,并与相同尺寸的直卷边构件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受轴压和纯弯作用下,卷边与水平方向夹角在90°-120°之间时构件的畸变屈曲极限承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在卷边角度达到105°时大部分构件的极限承载力的提升最为明显。然后根据国内外现有的C型钢构件畸变屈曲机理研究的理论模型,提出了一种针对C型钢构件畸变屈曲的整体分析模型。本文所提出的模型打破了以往分析过程中采用弹簧代替腹板作用于翼缘与卷边组合的传统,以Timoshenko弹性稳定理论为基础,用能量平衡方程取代原有的力的平衡方程对轴向受压的C型冷弯薄壁钢构件进行整体分析。利用Hermite矩形单元插值函数对能量方程进行求解,得出轴向受压情况下C型冷弯薄壁钢构件发生畸变屈曲的临界载荷,并将结果与现有的有限条软件结果进行比对,从而验证该模型的正确性。最后采用落锤动态冲击试验装置对C型冷弯薄壁钢构件进行动态轴向压缩试验,利用高速摄影仪和散斑技术来分析试样的变形情况以及相应载荷-位移曲线,从而判断试样的屈曲模式及动态临界应力。与此同时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相应尺寸钢构件进行数值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对,验证其屈曲模式、应力应变曲线的精度与准确性。结合上述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得出C型冷弯薄壁钢构件的静、动态畸变屈曲机理。
其他文献
根据结构工程现场检测技术创新的需求,在论文期间开发了一套对变形与位移量可进行远距离测量的高精度自动量测分析系统——ZM—PD—I型变形测量仪。 作者分析了环境条件、检测工况对工程现场变形测量的特殊要求,通过对光测力学主要方向的调研与论证,选择数字散斑相关测量方法,研制成ZM—PD—I型仪器的硬件系统;独立编制了变形量测量分析的微机软件,探讨了测量距离、观测角度以及环境振动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规律
高速公路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高等级公路无论在里程数还是建造质量上均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仍有许多技术难题有待研究和解决,发
一、港口地理位置及港口冰情rn营口港核心港区是鲅鱼圈,位于冰情较严重的辽东湾东部、辽河口的南侧,岸型呈东北—西南走向,受冬季强北风和往复潮汐流的影响,聚集在港区和进口
期刊
The rise of the engine re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resulted in increased possibilitie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during the remanufacturing process,and scheduling
在进行波浪与海岸工程结构物相互作用实验研究时,经常要用到波浪水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建立达到工程实用水平的数值波浪水槽在海岸工程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采用大涡模拟的方法,对壁面加入周期性抽吸边界条件的槽道湍流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高精度紧致有限差分格式与Fourier谱展开相结合的计算方法,使用三阶混合显隐格式时间
营配合一的建立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企业承诺,能够更好的围绕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原则开展配网管理工作。有利于对用户设备及低压台区进行管理,有利于对线损
中秋节期间,阿里巴巴工程师写代码抢购月饼事件在知乎、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不断发酵,成为热点事件。每年中秋节,阿里巴巴的员工都能分到一盒月饼。今年的月饼因为造型可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供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用户的用电安全。90年代后期,基于Web的服务和应用迅速壮大,这使得基于广域网的现代化管理方式越来越成为主流。本系统结合线路管理的实际工作情况,采用B/S模式,基于J2EE平台,集成Hibernate、Struts和Spring三种框架,满足广域网内线路管理的需求,特别是首次提出将杆塔属性信息和运行信息分离的管理模式,成功解决同
近年来,各种复杂大型智能化的建筑日益增多,传统的应急照明疏散系统固定不变的指示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建筑的疏散工作,多数情况下不能发挥其真正意义上疏散功能,所以现在电气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