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杆菌介导的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转化马铃薯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MyFairy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在国内首次用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对马铃薯进行了转化,并对以马铃薯叶盘和茎段为外植体的再生系统和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系统进行了优化研究。供试菌株LBA4404含有质粒pCGⅡ,为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双价表达载体,两种酶可表达于细胞间隙。实验结果如下: 优化的马铃薯再生系统中,愈伤组织诱导阶段的培养基为MS+NAA0.5mg/L+6
其他文献
小麦全蚀病是由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imycesgraminisVar.tritici)引起的危害小麦根部和茎基部的土传病害.近年来小麦全蚀病在全国麦区发病情况呈上升趋势,针对这种情况,该试
小麦黄花叶病(Wheat yellow mosaic disease)是小麦上的一种重要的病毒病害.利用F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对小麦黄花叶病抗感的材料中寻找特异性标记,明确其在小麦抗病育咱中的应
该文探讨一些野生植物的抗病毒活性,改进抗植物病毒剂筛选方法,通过活性追踪法 从野生植物苦参中分离出活性成分,并鉴定结构,分别为苦参酮、去氢苦参酮、三叶豆紫檀苷.为进一
该研究对福建的77个花生品种和种质资源进行了抗性鉴定.采用叶腋针刺接种与浸种接种的方法,接种攻液浓度均匀为6×10cfu/ml.结果显示:这些品种中没有高抗品种,除泉花10号、泉
首次报道了万寿菊细菌性叶斑病在中国敦化的发生,详细描述了万寿菊细菌性叶斑病的症状.首次较系统地研究了万寿菊细菌叶叶斑病的发生规律.经过室内抑菌测定,田间药效试验,筛
“九五”期间电子技术的发展重点“九五”规划期间,我国电子工业的发展重点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和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电子产业。经过“九五”建设和改造,电子工业要在推进国民
学位
该论文较系统地对玉米灰斑病(Cercospora zeae-maydis)的病原学、生物特性、侵染、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对铁丰18进行田间抗病性鉴定过程中发现,共对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SCN)存在抗感分化,采用单株选择的方法,经过连续五年的田间接种鉴定,初步筛选并纯化出以大豆大
转座元件是基因组中一类可移动的DNA片段。这些转座元件可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置直接移动到另一个位置,从而导致基因组的内部产生突变。真核基因组内存在着各种不同类型的转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