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煤体微结构和应力扰动特征的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an0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炭资源地下开采过程中诱发的动力灾害,突出发生瞬间抛出数以吨计的煤并释放高达数万立方米的瓦斯。在过去的150年里,大量专家学者对突出发生机理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极大的进展,而目前仍没有一种理论,能够充分地解释突出的完整过程。突出的综合作用假说广泛为大家所接受,但由于人们尚未完全认识煤地质材料的天然属性,现有的突出理论仍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本文充分运用表面物理化学、弹塑性力学、渗流力学和采矿学等理论知识,综合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实验、数值模拟和实例分析的方法,围绕采动环境中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微观过程,从煤储层微结构入手,研究了不同阶煤的表面形貌、开孔与闭孔孔隙分布特征;分析了煤的有效应力与弹塑性特征,得出了扰动条件下煤体的渗透率演化规律;建立了煤体应力集中状态和煤体失稳条件下的孔隙破坏模型,深入探讨了微观孔隙破坏诱发突出的过程,并采用突出实验和典型突出实例分析了突出发生的微观机理;提出了突出的孕育发生模型,采用拉格朗日点有限元法(FEMLIP)方法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研究成果主要如下:(1)煤样的SEM图像显示出煤样表面结构的复杂性和非均质性,采用图像识别的方法,计算了表面孔形貌分形维数和孔分布分形维数,发现接近中阶煤,煤表面形貌复杂程度降低。采用CO2吸附法、N2吸附法、压汞法以及小角X射线散射(SAXS)测试方法,对8种不同瓦斯赋存条件下煤样开孔孔径(0.34~10000nm)和闭孔孔径(小于2~100 nm范围)分布进行了测试和综合表征,结果表明:纳米孔隙分布(直径≤100nm)是煤微观孔隙结构的主要特征,占总孔容最高92.7%,比表面积占总98%以上;由于介孔分布量少,造成微孔与大孔之间的连通性差,产生瓦斯运移的“瓶颈”效应;煤中的封闭孔广泛存在,SAXS测试孔隙范围内,闭孔孔隙比例占14%~79.7%,对比表面积贡献率22.9%~86.3%。依据煤微观吸附过程中吸附势和表面自由能的变化,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分别研究了煤吸附瓦斯过程产生的吸附热和变形物理效应。(2)基于煤样的吸附变形实验,分析了煤的双重有效应力特征,瓦斯气体通过吸附膨胀效应和产生孔隙压力来影响煤的有效应力,吸附膨胀效应改变了煤颗粒之间的接触并影响到整体对应力的承载,而孔隙游离气体分担了部分外载荷。含瓦斯煤是一种天然损伤材料,采用单轴压缩、蠕变、松弛声发射实验,研究了煤的弹塑性特征。煤在塑性破坏过程中,发生明显的峰前硬化和峰后软化,累积较大的塑性变形最终发生破坏,采用考虑应变软化/硬化的摩擦类材料强度准则描述该过程更为适用。(3)通过煤样的轴向加压和卸围压渗流实验,研究了扰动条件下渗透率的演化规律,提出采用第一有效应力不变量与渗透率的指数函数方程描述采掘扰动条件下渗透率的演化。采用煤层均一赋值和随机赋值(Weibull分布)模型分别进行了采场巷道开挖数值模拟,得到了工作面煤体渗透率与采动应力的空间演化规律。煤的渗透率对工作面煤体应力状态变化极为敏感,卸压区煤样渗透率发生指数级增长;煤的强度参数变化导致高渗透率区域(卸压区)和低渗透区域(应力集中区)范围的不规则变化,变化范围分别为工作面前方5~7 m和4~9 m,采动应力对渗透率影响范围为掘进工作面前方60 m以上。(4)基于纳米压痕技术测试了煤样600μm×600μm尺度范围的断裂韧度分布,发现了微观尺度断裂韧度的高度不均匀分布,断裂韧度范围0.0104~0.1178MPa·m1/2,采用Weibull分布拟合方法得到特征参数为0.078,形状参数为0.32;蠕变压痕的测试发现,微观刚度随加载速度的增加而瞬间增加,但最终随载荷稳定,刚度值也趋于稳定。基于采掘扰动规律,采用“Ⅱ”型(滑移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描述煤体应力集中状态下孔隙的破坏,采用“Ⅰ”型(张开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描述煤体失稳条件下瓦斯对孔隙的破坏。(5)将采掘扰动影响下微观孔隙发生破坏而释放瓦斯能量的过程称之为“微气爆”。采用微观孔隙气爆的概念阐述了突出孕育发生的过程:采掘扰动条件下煤体失稳,煤体内部迅速形成较高的瓦斯压力梯度,微气爆加剧,局部孔隙的破坏使得压力梯度影响范围扩大,产生连锁效应;随着释放的瓦斯量能量汇聚,对工作面煤体产生进一步的破坏,导致突出的发生;地应力和瓦斯气流对煤体的持续破坏,微气爆发生,使得瓦斯能量持续释放,突出进入发展阶段;当地应力对煤体的破坏停止,压力梯度减小,微气爆的发生减弱,释放的瓦斯能量不足以克服突出空洞的阻力而停止。(6)突出孕育发生的条件为:一是足够的瓦斯能量(即瓦斯压力值),能够诱发微气爆并积累能量对煤体产生宏观破坏;二是工作面前方煤体发生失稳破坏,是高瓦斯压力梯度形成的触发条件。煤体微观孔隙的破坏——微气爆的持续发生,是瞬间释放大量瓦斯的来源;采动裂隙的发育使得煤体内部瞬间形成较高的瓦斯压力梯度,诱发微气爆。(7)基于实验室中等尺度煤与瓦斯突出实验,从突出过程中瓦斯压力、煤体温度、突出煤的传播及粒度分布分析了突出现象的宏观演化,从能量守恒角度计算并分析了煤体弹性能、瓦斯膨胀能、煤体内能向破碎功、抛出功、流场损失能的转化,得出瓦斯潜能占突出能量90%以上,启动并维持突出的发生和发展。从突出煤粒径的减小和孔隙结构的变化分析了突出过程瓦斯对煤孔隙的破坏作用,分析得出闭孔的破坏会对突出的孕育发生产生推动作用。选择前苏联红色国际煤矿突出和中国中梁山煤矿突出两个典型突出实例,应用“微气爆”的概念,分析了瓦斯压力梯度变化导致微气爆发生的规律,描述了突出的发生过程。(8)将含瓦斯煤看作一种颗粒材料,颗粒之间的细观接触力学特征可以呈现含瓦斯煤的应力状态。借鉴固-流转化的思想,含瓦斯煤体的固流转化为突出的孕育发生,采用突出的能量标尺瓦斯压力和保守的破坏准则二阶功联合作为固流转化的条件,即(?),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孕育发生模型。固流转化准则将突出的孕育发生和发展结束统一地联系起来,有助于描述突出发生的全过程。基于FEMLIP数值模拟方法,采用含瓦斯煤单轴压缩实验对参数进行校准,建立工作面开挖模型,对突出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出FEMLIP方法克服了有限元法只能描述小变形问题的缺陷,二阶功在描述含瓦斯煤体失稳上具有很好的适用性。模拟突出过程符合突出孕育、发生、发展和结束的4阶段描述,体现了该数值模拟方法的应用潜力。
其他文献
矿区耕地的复垦是解决我国矿产粮食复合区耕地损毁问题的有效途径,而矿区复垦耕地的监测与评价是复垦工作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指导矿区复垦工作的实施。矿区复垦耕地的土壤扰动剧烈、生产力逐年恢复,使得作物生长响应的空间差异更为显著且随时间变化,因此开展精细监测与快速评价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传统采样分析方法的采样点布设存在主观性,且增加采样点势必要增加监测成本,不利于大面积的长期监测;卫星遥感手段相对于复垦耕地
我国的能源供给的大部分仍然是靠煤炭来完成,由于储量分布不均再加上中东部地区早期开发早,所以我国中东部地区煤炭资源几乎消耗殆尽,因此形成了我国现在煤炭开发的格局,即向深部以及西部地区发展的趋势。特殊的成岩环境和沉积过程,造成我国西部地区广泛分布着中生代侏罗系、白垩系胶结程度较低的一类软岩地层。弱胶结岩石的胶结能力差,受扰动后易产生裂隙,形成导水通道,给工程建设和安全带来隐患。目前工程中常采用人工冻结
炸药爆炸产生的爆炸应力波和爆生气体的动静作用是实现岩石爆破破碎的主要动力,始终是岩石爆破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要议题。直至今天,对于爆炸应力波和爆生气体所起作用各占多大比例以及两者在时间和空间的分配仍有不同的观点。此外,岩石爆破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始终服务于矿产资源的开发,随着矿产资源深部开采趋势的发展,资源开采环境更加复杂,岩石爆破理论与技术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深部岩体的高应力状态(地应力)影响了爆炸应力
保护层开采通过卸荷效应使被保护层发生裂隙张开、卸荷损伤甚至破坏,进而使其渗透率急剧增大,最终实现卸压瓦斯的高效抽采及消除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探明被保护层的渗透率演化规律及分布特征是合理布置瓦斯抽采钻孔、提高卸压瓦斯抽采时效性的关键。近年来,针对保护层开采的理论研究已取得了大量成果,但多数研究都是针对某一特定赋存条件的被保护层或保护层展开的,对于不同距离的被保护层渗透率演化规律及分布特征还缺乏系统
高放废物在处置过程中释放热能导致处置库围岩温度升高,因而在研究北山花岗岩力学性能时要考虑温度的影响。在高放废物地下处置库漫长的建设与运营阶段内,周期性的爆破开挖、交通荷载以及温度波动造成的热应力变化对北山花岗岩的作用可近似视作疲劳荷载,研究温度对北山花岗岩细观疲劳断裂机理的影响对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长期稳定性评价及防治核素地下迁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50℃-600℃热处理后的北山花岗岩为研究对象,
煤与瓦斯突出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矿井动力灾害,突出发生时,大量破碎煤粉和瓦斯快速向采掘空间抛出,抛出的煤粉和突出冲击波会对人员、设施等造成伤害。突出发生后,井巷内聚集的大量高浓度瓦斯还可能导致瓦斯爆炸等二次灾害。由于突出机理的复杂性,人们目前还无法对其进行完全预防和控制。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重点研究了突出煤粉-瓦斯固气两相流动力学演化规律,阐明了突出动力现象在短时间内的破坏效应,以期进一步完
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和主要运输方式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铁路运输具有运量大、能耗小、排放低等比较优势,是公认的最环保的运输方式之一,但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大户。随着全世界范围内人口的增加和电气化铁路的快速发展,铁路行业的能源消耗将进一步持续增加。所以,在当今全球资源需求量日益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时代下,实现电气化铁路系
往复密封属于流体密封技术的一种,其结构简单、紧凑,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程机械、矿业工程等众多领域以达到密封效果并阻止外界物质进入机械系统内部。在机械系统中,往复密封圈的失效会直接影响整机效率导致经济损失,严重时会引发安全事故。航空作动器密封属于往复密封,它是实现飞行控制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密封性能直接影响航空飞机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本文以应用于航空作动器的斯特封作为往复密封的研究对象,基于
期刊
随着我国露天矿产持续开采,排土场垮塌、滑坡等事故时有发生,给国家财产和人民安全造成了重大损失。本文以鞍钢大孤山露天矿外排土场为背景,通过现场调查、室内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手段,对软弱基底排土场变形机理及控制方法开展系统研究。通过现场调研研究了排土场堆积散体的粒径分布规律和分区特征;运用室内三轴试验和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了颗粒级配对排土场散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通过底摩擦试验和数字散斑技术,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