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剂辅助重力泄油技术及组分模拟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igekk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溶剂辅助重力泄油技术是稠油、超稠油和油砂开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课题之一。溶剂抽提稠油过程发生在地下多孔介质中,流体与储层多孔介质间存在各种界面物理化学现象,它们对储层中稀释油形成和泄油会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实验评价方法较少考虑储层多孔介质中沥青结晶现象和溶剂混合弥散等因素对溶剂抽提特征的综合影响。   1、在分析Hele-Shaw实验设计和方法基础上,设计了三层可视化微观实验模型,针对该模型改进了实验装置和微观实验方法。本实验装置和方法相对于常规Hele-Shaw实验模型来说,更接近于实际储层,实验结果更能反映稀释油泄油内在规律。实验中清晰拍摄并观察到多孔介质中溶剂腔发育过程,发现砂子颗粒直径和溶剂压力对溶剂腔发育过程起主要控制作用,粒径越大和越靠近饱和蒸气压越能提高抽提效果。   2、流动实验系统评价了饱和蒸气压附近高渗储层的产量提升和低渗储层产能伤害现象,提出了沥青结晶效应影响采收率的两方面机理,指出了改进的分析模型预测值和实验结果存在较大偏差的原因,系统阐述了采用考虑对流弥散效应的有效扩散系数更能拟合实验结果的原理。结果表明:低于溶剂饱和蒸气压时,泄油规律遵循修正的实验数据分析模型;接近于饱和蒸气压时,物理模型内出现沥青结晶现象,泄油产能出现大幅提高;超过饱和蒸气压后,泄油产能大幅下降。   3、通过对流动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补充提出了过渡带稀释油降粘机理,提出并阐述了溶剂溶解稀释和沥青结晶效应在不同泄油参数下的泄油机制。结果表明:过渡带内稠油降粘机理为溶剂溶解稀释和沥青结晶,低于饱和蒸气压时,溶剂溶解稀释起主要的降粘作用;接近饱和蒸气压时,沥青结晶起主要降粘作用。   4、以热力学相平衡理论和流体渗流方程为基础,建立了溶剂和稠油体系组分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差分求解,该模型考虑了溶剂对流弥散和沥青结晶效应等因素影响,模型结果能够吻合流动实验结果和模拟过渡带和溶剂腔发育过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技术开发方式进行了模拟研究。   论文成果对于完善溶剂辅助重力泄油机理和提高稠油油藏开发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期刊
车轮是摩托车、汽车和火车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运输任务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件,是重要的运输承载体,为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了重大贡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车轮的生产
同沟敷设管道设计和运行中最令人关心的问题之一是冷成品油管道对热原油管道或冷热交替输送的原油管道的热力影响。当原油管道和成品油管道由于计划检修或事故抢修而停输时,
气体静压电主轴具有转速高、精度高、无污染等优点,在高精数控机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随着转速的提升,气膜引起的动态非线性因素极大地影响着气体静压轴承—转子系统转速的提升,但是经典转子动力学理论是基于支承是静态线性的观点建立的,这-矛盾导致经典转子动力学理论无法满足气体静压轴承—转子系统的研究需求。本文以气体静压电主轴的主体部分——气体静压轴承—转子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气体静压轴承的流场计算、气体
计算机仿真技术以其经济、安全、高效、形象等优点,在石油、电子、化工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职业培训中培训学员、评价学员技能的有力工具。它将所研究的对象进行数
In this work,step-cycle tensile behavior of two bimodal polyethylene (PE) materials,a PE100 grade pipe material,XS10,and a PE100-RC (Resistant Crack) grade pipe
通过水解法在50℃低温条件下合成了锐钛矿型TiO2,使用XRD、FT-IR、BET等方法对TiO2进行了表征,并研究其对水中氟离子的吸附行为.结果 表明:所合成锐钛矿型TiO2比表面积达到27
随着石油天然气能源需求量的增加,油气储运成为其中比较关键的环节之一,油气运输中多使用管道进行运输,因此,管道业的发展逐步受到关注。如何满足国内甚至国际油气供需双方要求,又
剩余油分布研究是提高采收率阶段研究的主要手段,油田进一步开发和研究必须以地下油层中剩余油的分布特征为依据。本文是在收集、整理、消化,提升和综合分析已有研究资料,通
随着磁流变液技术的发展,磁流变阻尼器因其低能耗,输出力可控,工作温度范围广等优良特性在各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而,对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磁流变阻尼器工作时需要外接电源的特点,设计出一种能量回馈型磁流变阻尼器,在输出力可控的同时可实现振动能量的回收再用。首先,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分模块设计能量回馈型磁流变阻尼器结构,按工作原理对各模块进行结构耦合,得到结构紧凑、输出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