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村阶层分化和阶层利益分化,导致阶层利益冲突,影响社会的稳定有序发展。农村阶层利益协调与社会稳定是我国现阶段理论研究日益关注的重要课题。研究这个课题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有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助于农村社会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利益是利益主客体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动因。利益协调是人类为了解决矛盾冲突而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活动。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协调理论要求兼顾不同阶层的利益需求,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利益协调的前提是社会稳定。社会稳定是社会政治经济等社会要素的协调发展,是动态的稳定,它具有开放性、创新性、开拓性以及发展性等主要特征。利益协调既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手段,也是社会稳定内涵的应有之意。按照职业、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社会地位等要素作为分类标准将我国农民划分为:农业劳动者、农民工人、农民雇工、兼业劳动者、知识型职业者、农村社会管理者等九大阶层。我国农村阶层冲突主要表现在农村精英与普通村民的利益冲突、干群利益冲突两个方面。阶层利益冲突产生的主要根源是:社会分工固化、分配方式不合理、主导意识形态遭质疑和政治参与差异化。严重的阶层利益冲突影响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影响农村社会秩序,导致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对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目前,我国农村社会稳定因素仍然占主导地位,但是矛盾冲突已经比较激烈。因此,进行阶层利益协调,维护社会稳定势在必行。农村阶层利益协调要以公平公正、共同富裕、以人为本、注重民主、科学发展、统筹兼顾为原则,利用合理调整农村阶层利益格局,控制阶层贫富分化、淡化阶层边界,引导阶层思想融合作为利益协调的途径,建立健全包括利益表达、利益分配、利益补偿、利益思想引导、利益约束在内的利益协调机制。更好的协调农村阶层利益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