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细胞基质生物材料DNA去除标准和免疫原性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J_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不同脱细胞方法制备不同梯度DNA、脂质以及内毒素残留量的ACTM生物材料,深入比较不同DNA、脂质和内毒素残留量与ACTM生物材料体外免疫原性、体内宿主免疫应答、材料重塑和组织再生的相关性,对ACTM生物材料中残留DNA、脂质、内毒素等可能致免疫原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确认ACTM生物材料免疫原性的关键因素,建立新的DNA残留标准,为规范脱细胞技术制备ACTM生物材料提供新的方向和标准。因此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进行:1.不同DNA/脂质/内毒素残留量ACTM生物材料制备和测定;2.不同DNA/脂质/内毒素残留量ACTM生物材料体外及体内免疫原性实验;3.不同DNA/脂质/内毒素残留量ACTM生物材料大鼠部分腹壁肌缺损修复实验。研究方法:1.不同DNA/脂质/内毒素残留量ACTM生物材料制备和测定:(1)利用猪SIS和UBM材料采用梯度递进的脱细胞方法制备出不同梯度DNA、脂质、内毒素残留量的ACTM生物材料:PAA处理SIS制备SIS-1组材料;PAA+脱脂处理SIS制备SIS-2组材料;PAA+脱脂+去内毒素处理SIS制备SIS-3组材料;PAA处理UBM制备UBM组材料;以未做脱细胞处理SIS作为阳性对照SIS-PC组;以强酸强碱过度脱细胞处理SIS作为阴性对照SIS-NC组。(2)检测各组材料的细胞成分残留、DNA、脂质、内毒素、α-Gal抗原、PAA、环氧乙烷、病毒残留等指标:HE染色观察各组材料是否有细胞核成分残留;用磁珠抽提+Picogreen法检测各组材料的DNA残留量;用索氏抽提法测定各组材料的脂肪含量;用鲎试剂并采用动态光度法(定量)和凝胶法(半定量)两种方法检测法检测材料内毒素残留量;用抑制ELISA方法进行α-Gal抗原清除率测定;用酸度计检测各组材料的PAA残留;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材料环氧乙烷残留量;用细胞培养法验证PAA处理对各组材料的病毒灭活效果。2.不同DNA/脂质/内毒素残留量ACTM生物材料体外及体内免疫原性实验:(1)体外免疫原性实验,分别从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B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腹腔巨噬细胞活化实验及巨噬细胞分泌炎症介质(TNF-α和NO)量等方面评价ACTM生物材料的体外免疫原性。(2)体内免疫原性实验则选择小鼠腹腔植入ACTM生物材料模型,分别评价腹腔内植入材料后外周血免疫炎性反应(包括不同白细胞种类的数量、免疫球蛋白量)、腹腔免疫炎性反应(包括腹腔液巨噬细胞数量、产生炎性细胞因子量)以及脾脏指数、脾脏细胞增殖活性(检测不同淋巴细胞亚群比例)。3.不同DNA/脂质/内毒素残留量ACTM生物材料大鼠部分腹壁肌缺损修复实验:(1)构建大鼠部分腹壁肌肉缺损模型,采用同体对照法,分别于每只大鼠两侧腹壁各造一处腹壁肌部分肌肉缺损,两侧的缺损分别用同等大小不同研究材料补片Inlay法修复;(2)术后随访观察,包括大鼠基本活动、血清肿发生、手术部位感染、腹壁膨出、死亡等;(3)观察补片皱缩情况;(4)获取组织标本行组织学检测(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免疫组化检测(CD68、CCR7、CD206、CD3、CD19、CD4、CD8),评价修复区域的炎症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分型及比例、淋巴细胞分型及比例以及补片降解、再生血管、再生胶原纤维等情况。研究结果:1.研究所用各组材料均无PAA残留,环氧乙烷及病毒灭活均降低至不产生显著影响水平,组间没有明显差异。除了SIS-PC组,其余各组均无细胞核成分残留,且α-gal抗原清除率无显著差异。SIS-1组材料DNA残留、脂质含量和内毒素残留水平均显著高于SIS-2组及SIS-3组材料(p<0.001)。而SIS-2组材料DNA残留量、脂质含量与SIS-3组材料相似;UBM组内毒素残留显著低于SIS-1组和SIS-2组材料,与SIS-3组材料相似,但是DNA残留和脂质含量与SIS-1组材料没有显著差异;通过前面描述的脱细胞处理方法制备出的4组研究材料DNA残留、脂质含量、内毒素残留等指标组间差距明显,四组材料特点如下:SIS-1组材料高DNA、高脂质、高内毒素;SIS-2组材料中DNA、低脂质、中内毒素;SIS-3组材料低DNA、低脂质、低内毒素;UBM组材料高DNA、高脂质、低内毒素。2.ACTM生物材料体外免疫原性实验结果显示:SIS-1组的T、B淋巴细胞增殖率均低于SIS-2组;而TNF-α、NO释放量高于SIS-2组;与SIS-2组相比,SIS-3组在T、B淋巴细胞增殖率、巨噬细胞活化率以及分泌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NO)方面均显著降低。UBM组、SIS-3组均没有显著提高巨噬细胞的增殖率,SIS-1组同样没有激活巨噬细胞。但TNF-α、NO的释放量与脱细胞程度正相关,SIS-2组促炎细胞因子释放量显著高于SIS-3组,而后者与UBM组无显著性差异。3.体内免疫原性实验结果显示:SIS-1组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高于SIS-2组,而抗炎细胞因子IL-4和IL-10则相反;SIS-1组Th细胞比例低于SIS-2组,而CTL细胞比例则更高,SIS-1组CD4~+/CD8~+细胞比例显著低于SIS-2组;SIS-3组腹腔巨噬细胞总数显著低于SIS-2组,而且SIS-3组促炎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分泌则显著低于SIS-2,而抗炎细胞因子IL-4和IL-10分泌则相反。4.在大鼠部分腹壁肌缺损修复实验中,术后1周,SIS-1组修复区血清肿发生率为70%(21/30),SIS-2组修复区血清肿发生率为40%(12/30),而SIS-PC组修复区血清肿发生率高达90%(27/30),而SIS-3、UBM及SIS-NC组未发生。SIS-3、UBM组补片皱缩不明显,术后8周,SIS-1和SIS-2组补片皱缩显著明显高于SIS-3和UBM组,而SIS-1组补片皱缩最明显,仅剩植入面积的57.1%。SIS-1和SIS-2组修复区炎性细胞浸润程度显著高于SIS-3和UBM组。SIS-3和UBM组胶原纤维再生情况也较SIS-1和SIS-2组良好。SIS-1和SIS-2修复区的细胞浸润均以M1型巨噬细胞为主,而SIS-3和UBM组则以M2型巨噬细胞为主。SIS-1和SIS-2组修复区的M1/M2比例始终显著高于SIS-3和UBM组。SIS-3和UBM的T淋巴细胞浸润以Th为主,而SIS-1、SIS-2组均以CTL为主;术后1周、4周、8周均是SIS-1修复区的CD4~+/CD8~+细胞比例最低,SIS-2组其次,SIS-3和UBM组始终显著高于SIS-1和SIS-2组。研究结论:1.组织材料来源不同和脱细胞方法不同,可以影响ACTM生物材料内DNA、脂质及内毒素残留等潜在引起免疫反应因素。采用逐步递进的脱细胞方法可以制备出不同梯度DNA残留、脂质含量、内毒素残留量的SIS材料和UBM材料。2.ACTM生物材料体外免疫原性实验及腹腔植入ACTM生物材料体内免疫原性实验结果均显示,ACTM生物材料免疫原性与DNA残留、脂质含量无关,而与内毒素残留有关。3.大鼠腹壁肌修补模型评价结果进一步证实,内毒素残留是ACTM生物材料植入术后早期修复区炎症-免疫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内毒素残留的降低,术后早期血清肿、补片皱缩等炎症反应发生率均可降低,而低内毒素生物材料植入体内后可诱导再生组织胶原纤维有序排列,促进修复区组织重塑。4.DNA残留、脂质含量不是影响ACTM生物材料免疫炎症反应和修复效果的关键因素,需要确认新的ACTM生物材料中DNA残留量标准。内毒素残留与ACTM生物材料的免疫原性密切相关,内毒素应作为衡量ACTM生物材料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创新点:国内外首先研究确认残留DNA是否为影响ACTM宿主-材料反应类型和免疫原性的关键因素,提出内毒素是宿主-材料反应类型决定因素,内毒素是ACTM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这对于ACTM材料脱细胞新的标准制定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今后ACTM生物材料在我国大规模生产研发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影响混凝土拌合料质量参数较多,混凝土流动特性对生产工艺流程和产品质量等有着重要影响.为提高混凝土的拌合质量,基于流体动力学原理,通过搅拌器试验观察构建数值模型,提出
继5400.4之后,希捷近期发售最新的2.5英寸硬盘Momentus5400.5.该产品容量达到320GB,型号为“ST9320320AS”,采用3Gb/s的SATA接口,转速5400rpm,二级缓存为8MB目前已在海外上市。在5400.4
<正> 目前,世界各国在处理污泥的各种方法中仍以消化池用得最广泛。例如在稳定化处理的污泥中,用消化池处理的污泥量所占的百分比是:英国96.7%,瑞士95.1%,西德86.7%,法国83.1%、
延续性护理是指患者在不同的地点之间或者在同一地点不同水平的保健服务之间转移时,为保证患者所接受服务的协调性和连续性而设计的一系列行动。腹膜透析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的
作为韩系MP3的代表之一,现代的产品在内地市场的宣传力度并不是很大,但却以其较好的性价比受到不少用户的关注。HY-920+作为一款面向年轻消费者的产品,具有鲜明的特色。
患者,女,17岁.偶然发现左上腹肿块10余天入院.无恶心、呕吐.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未及肿大淋巴结,左上腹扪及一包块,大小约10.5 cm&#215;10.0 cm,边界清晰,无压痛,肝脾肋
总结37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行免疫疗法的护理体会。护理重点为:为患者提供适宜的病房环境,采血过程严格无菌操作、密切观察患者反应,输注免疫细胞时做好患者核对,输注过程中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