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验于2008-2009年,在四川省达州市烟科所,系统研究了白肋烟烟碱转化率变异性及烟碱转化株鉴别标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白肋烟自然群体和纯化群体生物碱含量分析采用烟碱转化株早期诱导鉴别的方法,以白肋烟主栽品种达白1号和鄂烟1号为材料,探索自然群体和去除烟碱转化株后的纯化群体混合样品和单株样品生物碱含量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纯化群体中烟碱含量一般占总生物碱的92%-95%,新烟草碱含量高于
2008年在安徽皖南宣城,以云烟87为供试材料,研究了皖南质地土壤和追氮量对碳氮代谢和焦甜香风格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土壤质地对烟叶碳氮代谢关键酶及代谢产物的影响选择皖南4种代表性植烟土壤对烤烟生长发育过程中硝酸还原酶、转化酶活性和总糖含量的变化动态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冲积砂壤土和河滩砂壤土烟叶的碳氮代谢变化具有较大的一致性,表现为在烟株生长发育的早中期阶段氮代谢和碳代谢强度均处于较高
2008年,本研究在达州万源通过大田试验,以四川白肋烟中熟品种“达白1号”和早熟品种“KY14×L8”为材料对不同海拔高度(700,1000和1300m)下白肋烟中早熟品种生长期间、调制后烟叶的温湿度变化、农艺性状和晾制后烟叶的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如下:1.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两品种生育期延长,生育期的平均温度降低,而相对湿度增加。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平均温度呈增加的趋势,伸根期相对湿度低于旺长期
以四川省2007~2008年烤烟样品(包括B2F、C3F、X2F)为供试材料,分析了烤烟外观质量、化学成分、感官质量状况;研究了烤烟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对比分析了四川省烤烟外观质量、化学成分与津巴布韦烤烟的相似性;比较了四川省6大产区(攀枝花、凉山州、广元市、宜宾市、泸州市、达州)烤烟质量的差异性,并对省区、产区和产地(21个)烤烟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主要结论如下:1、四
以湖北省恩施市2007~2009年的178份白肋烟烟叶样品为材料,系统地分析了白肋烟生物碱含量在地点间、部位间和年份间的变异特点;研究了在不同生物碱含量下主要化学成分和香味物质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施氮量、打顶时期和采收时期等农艺措施对白肋烟烟碱含量的影响。同时,还以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数据为参照,分析了恩施市植烟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状况。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恩施市植烟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均较高,
在河南省三门峡烟区以云烟87为材料,研究了有机营养对土壤酶活性、烤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有机营养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合理施用腐熟秸秆、腐熟牛粪、腐熟鸡粪后能够明显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团棵期各处理脲酶活性最高,呈现出T1(对照)
2008-2009年,在浙江省嵊州市北漳镇新安村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氮钾比例和配施有机肥对香料烟生长发育、生理特性、烟叶产量和品质及植烟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提高氮钾比例有利于烟株对氮素的吸收,提高氮素利用率,使土壤中碱解氮和有机质的含量减少;同时,随着氮钾比例的提高,土壤中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也有所增加。2.在香料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株高、有效叶片数和叶面积均随氮钾比例的提高呈现增
本试验以H892和K326基因型为材料,分别种植在河南、湖北、广东省,研究不同生态条件下烤烟主要致香物质(叶面分泌物、石油醚提取物、中性香气成分)和常规化学成分基因型间差异,并分析高香气烤烟品种(H892)对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为高香气品种的种植和利用提供依据。烤烟叶面腺毛密度和叶面分泌物在不同生态区和基因型间存在着差异,腺毛密度表现为河南较高,湖北次之,广东较低。叶面分泌物含量表现为湖北较高,广
黄淮海玉米生态区的玉米育种中应用的主要杂种优势群是Reid、塘四平头和温热Ⅰ群。其中Reid群的衍生系郑58具有株高、穗位高低,配合力高等特点;黄早四的改良系昌7-2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配合力高等特点,这两个自交系成为全国应用广泛的核心自交系。本研究立足黄淮海玉米生态区,选用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经济效益最显著的主导玉米品种郑单958,对骨干自交系昌7-2、郑58的产量构成因素中株高、穗位高进行研
皖南冲积沙壤土上生长的烤烟具有明显的焦甜香风格特征,而在水稻黏土上生长的烟叶则不具这种风格,或者较弱。为此,2008-2009年以安徽省宣城市为试验点,选择这典型的两种土壤,采用大田大区试验,研究了冲积沙壤土和水稻黏土上生长的烤烟叶片发育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结构变化规律,结果如下:1.冲积沙壤土烟叶发育过程中的组织学特性冲积沙壤土上种植的烤烟,其叶片发育过程中,栅栏组织细胞密度呈现“∧”变化。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