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大鼠红核脊髓束和皮质脊髓背侧束损伤后24h的差异性基因表达,并对其行基因本体论和信号通路的分析,从基因层面探索脊髓损伤后的修复是否遵循进化论的原则,为将来以进化论为指导治疗脊髓损伤奠定基础。方法:使用SAM软件对前期实验中得到的基因表达谱芯片结果进行分析,筛选和比较两种传导束损伤后基因的差异性表达;并通过MAS、GO、KEGG和GenMapp对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进行分析和比较。选取8个感兴趣的基因:Fos, Ntrk1, Gadd45α, Myc, Sox7, Tnfrsf12a,Slc5a3和Rnf6,设计引物行RT-PCR验证。实验选取雌性SD大鼠12只,体重200-230g,平均220g,随机分为4组:双侧皮质脊髓背侧束+薄束楔束损伤组3只,双侧薄束楔束损伤组3只,双侧红核脊髓束损伤组3只,假手术组3只。建立动物模型后24h后处死动物,以损伤处为中心取5mm脊髓组织,将每组中的标本混合提取总RNA行RT-PCR检验,并将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种传导束损伤后24h基因表达变化存在差异,红核脊髓束损伤后表达发生变化的基因有153个,上调的有136个,下调的有17个。皮质脊髓背侧束损伤后表达发生变化的基因有26个,上调的有22个,下调的有4个。红核脊髓束损伤后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的生物过程条目为164条,25条涉及到3个及以上的基因变化;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的信号通路为25条,17条涉及到3个及以上的基因变化。皮质脊髓背侧束损伤后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的生物过程条目为7条,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的信号通路为1条,涉及到的基因均少于3个。这些基因主要都涉及到炎症、免疫、抗原处理及呈递等急性期反应,少数与神经发育和轴突再生相关。RT-PCR验证结果显示两种传导束损伤后Myc、Fos、Tnfrsfl 2a和Gadd45a的变化和基因芯片结果完全一致,Sox7和Rnf6在红核脊髓束损伤后表达无显著性变化,Ntrkl和Slc5a3基因在红核脊髓束损伤后表达和基因芯片结果相反。结论:红核脊髓束损伤后24h基因表达变化多于皮质脊髓背侧束损伤,该变化与损伤面积大小无关,是否与进化程度有关还需进一步验证。红核脊髓束损伤后利于神经再生的基因如Fos、TrkA表达上调高于皮质脊髓背侧束损伤组,利于轴突再生的信号通路如MAPK也被激活,在基因水平上支持红核脊髓束的修复能力强于皮质脊髓背侧束,但还需要蛋白质层面和组织学层面的进一步验证。红核脊髓束损伤后其他显著性上调的基因如Tnfrsfl2a和Gadd45a与神经再生有无直接关系值得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