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的我国煤电产权一体化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onquil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放开对煤、电产业的管制,并出台了一系列推动煤电产权一体化的政策。然而,近些年除了行政主导下的煤电合并以外,市场主导下的煤电产权一体化并不活跃,中国煤电产权一体化程度总体偏低。基于传统的交易费用经济学纵向一体化理论进行分析,在中国交易费用较高的背景下,资产专用性普遍较高的煤、电企业之间应当会自主发生较多的产权一体化,但分析结论却并不符合中国煤电产权一体化的现状。因此,基于新的理论成果来研究中国煤电产权一体化影响因素,构建煤电产权一体化解释框架,是当前中国煤、电产业研究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产权一体化决策的实质是企业边界选择问题。近年来,许多学者引入不完全契约理论和序贯生产概念,在解决企业边界决策问题上取得了显著进展。研究发现:序贯生产加剧了价值链各交易环节讨价还价程度的不对称性,这集中反映在价值链上不同产品间的需求价格弹性差异上,与此同时,在契约不完全条件下,只有厂商与中间品供应商产权一体化,才能降低中间品交易环节的讨价还价强度,因此,产品需求价格弹性与企业边界选择存在密切的逻辑关系。
  中国动力煤交易的基本特征与契约不完全和序贯生产假设是高度契合的。在中国近年电力规制放松的背景下,电厂与终端电力用户间的燃煤发电产品自主交易规模逐渐扩大,燃煤发电产品逐渐回归其商品属性。中国动力煤长期契约偏少且兑现率不高,反映出中国动力煤契约具有不完全性。动力煤等中间品在时序上先于燃煤发电终端产品的生产,表明煤电价值链具有序贯生产属性。因此,选择容纳了序贯生产概念的不完全契约理论,作为研究中国煤电产权一体化影响因素问题的主要理论。
  本文的核心内容是分析煤电产权一体化的内在机理,构建煤电产权一体化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研究煤、电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对煤电产权一体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涵盖产品、市场和资产特征的计量模型,验证煤电产权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阐释了煤电产权一体化的内在机理。研究显示,序贯生产所引致的煤、电两个交易环节讨价还价程度的不对称性,刺激了终端厂商对煤电产权一体化的需求。契约不完全所引致的中间品供应商机会主义行为,刺激了终端厂商对煤电产权一体化的需求。中间品交易内部化对中间品以及终端产品产出水平的负面影响,抑制了终端厂商对煤电产权一体化的需求。终端厂商从动力煤中间品准租金中获取的份额,由中间品与终端产品两个交易环节之间的讨价还价程度的不对称性、终端厂商持有的中间品供应商的产权份额决定。终端厂商煤电产权一体化决策将面临一种权衡:是将中间品交易内部化以获得中间品准租金的更大份额,还是将中间品交易市场化以提高中间品与终端产品的产出水平。
  (2)从产品、市场、资产等多个维度解构了煤电产权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构建了容纳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市场范围、市场化程度、资产专用性、企业规模等变量的煤电产权一体化解释框架。研究显示,在产品维度,煤、电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是煤电产权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动力煤中间品和燃煤发电终端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煤电产权一体化程度负相关,即,动力煤中间品需求价格弹性越低,煤电产权一体化的倾向越高,相应的,燃煤发电终端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越低,煤电产权一体化的倾向越高。在市场维度,市场范围和市场化程度与煤电产权一体化程度负相关。在资产维度,资产专用性和企业规模与煤电产权一体化程度正相关。研究显示,燃煤发电终端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处于上升通道对中国煤电产权一体化发展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影响。
  (3)分析了煤电产权一体化对市场竞争和企业绩效的影响。分析表明,在垄断竞争市场结构与充裕产能条件下,煤电产权一体化不会对市场竞争产生实质性的负面影响,煤电产权一体化具有提升企业绩效的作用。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1)将序贯生产概念引入煤电产权一体化研究领域,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将煤电产权一体化解释框架由资产与交易维度拓展到产品维度,具体来说,提出并证实了煤、电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是煤电产权一体化影响因素的观点。在中国煤电纵向关系研究领域将纵向一体化能够降低缔约前的讨价还价程度及其引致的交易费用的原理推向了可操作层面。(2)提出并证实了燃煤发电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处于上升通道对中国煤电产权一体化具有限制性影响的观点,从产品维度解释了中国煤电产权一体化偏少的现象。(3)采用连续的实数区间[0,1]来标识煤电产权一体化程度,改进了传统的煤电产权完全分立与煤电产权完全一体化两类非此即彼的简单分类方法,缩小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偏离程度。
  论文研究的是非科斯世界中的纵向关系问题,在研究背景设置上与中国煤、电产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是经济理论与市场实践的有机结合。理论上,结合了不完全契约理论与序贯生产概念,剖析了中国煤电产权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对其他领域的纵向一体化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实践上,结合中国具体情况,揭示了煤电产权一体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为相关企业决策和行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客户终生价值是国际营销领域研究的持续热点和难点。当前学术界针对客户终生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契约情景和契约情景下展开,而半契约情景是现实生活中随着经济发展和互联网扩张逐渐丰富的一个新兴的交易场景,但是学术界对半契约情景的研究还比较空缺。为了弥补这一空白,本文主要针对半契约情景对客户终生价值模型展开研究,主要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构建了新型互联网型半契约情景下客户终生价值数学模型。在新型互联网型半
学位
电信运营商作为“互联网经济”与“平台经济”基础应用与服务的提供者,其运营目的是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创造利润并实现稳定发展。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绩效是对其系统运作情况的科学性、综合性与客观性的反映。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提升电信运营商的营销渠道效率,加强一体化运营水平,加快行业营销渠道的演进过程,适应新的行业与环境形势。本文的研究内容是以营销渠道相关理论与渠道协同理论为基础,通过理论分析对电信运营商
学位
高温超导电机具有高可靠性、高功率密度和高效率的优势。但传统上超导电机大部分都是在转子结构上采用超导线圈或超导块材来发挥永磁体的作用,在电机高速运行时转子上的高温超导线圈或块材会承受较大的离心力,导致超导材料临界电流下降,影响超导电机的性能,此外转子冷却系统需采用动密封结构,导致电机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化而限制了转子的高速运行。本文提出了一种电枢超导型高温超导感应电机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实现高功率密度、高
手性磷酸,作为一种新型的手性布朗斯特酸催化剂,广泛应用于许多有机不对称反应,体现出高效、高对映选择性的优点,已被认为是一类优势催化剂。手性磷酸催化剂分子内同时含有路易斯碱性位点和布朗斯特酸性位点,可同时活化亲电与亲核底物,属于一种双功能有机催化剂。由于不同类反应(甚至不同底物的同类反应)对催化剂的结构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手性磷酸催化剂的结构(尤其是骨架)创新,设计合成可催化重要有机反应的、更高效的
学位
过渡金属硫属化合物(TMD)以其丰富多样的光学和电学特性为光电应用提供了无限可能。原子级别厚度的TMD具有覆盖可见到近红外范围的卓越光吸收和光发射能力,有望应用于光电器件,譬如光电探测器,光伏器件和光发射器件等等。化学气相沉积(CVD)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大规模生产高品质TMD单晶以及薄膜的方法。在本论文中,我们研究了 TMD材料的CVD可控成长技术,包括层数控制、形貌控制以及单晶尺寸控制。我们还通过
学位
在全球气候日益恶化的背景下,很多国家都开始采取积极行动,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碳交易机制在理论上被认为是最有效的市场调控机制,能以低成本有效地解决外部性问题,使一国实现减排承诺和发展模式转变的目标。但是,根据欧盟碳交易体系和我国碳交易试点的实际情况,碳交易在运行中都曾出现过碳价过低、机制失效的问题。很多企业认为碳交易使生产成本增加,缺乏参与碳交易市场的动力,更不愿意考虑转变为低碳生产模式;多数地方
学位
核电发展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因地震造成的核泄露引发了世界各国对核电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视,如何提高核电企业的质量安全水平,保障核电建设安全、高效进行,确保万无一失地综合利用核能是各国政府及核电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核电提速发展的同时,也对核电安全发展、核电建设规范化、核电工程管理科学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电工程项目投入资金大、建设周期长、安全、质量与环境要求
学位
2002年中国实施厂网分离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全面形成了电网公司作为单一购买者和发电市场竞争格局的市场结构。本文将立足于发电市场的研究,且鉴于全国发电装机中煤电占比平均超过70%,着力研究发电市场中火力发电市场相关问题。为保证发电侧实施竞价上网前市场的平稳运行,国家对发电市场先后实施了分离电厂保本电价、标杆电价、煤电价格联动、投资项目核准和上大压小等经济性管制政策。面对近年来复杂经济形势,相关管制
学位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冷链物流市场快速增长。作为冷链物流的关键环节,冷链运输对食品的新鲜度甚至食品安全具有直接、重要的影响。面对食品冷链运输优化理论体系不完善的现状,为了减少食品损耗率、强化运输效率、提升客户满意度,有必要深入探索易腐食品直达运输、中转运输、共同配送的优化理论。  本文综合运用运筹学、物流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知识与方法,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式,研
我国经济发展在经历了高速增长的阶段之后,增长速度逐渐回落放缓,同时服务业也在就业人员比重和服务业增长率等方面快速发展起来。近十年数据显示,服务业发展额逐年攀升,2005年增加值为41.3%,到2014年上涨至47.8%,已接近第二产业的增加值。2016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384221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8%,在三大产业中持续领先,增速比第二产业高出1.7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比重已上升51.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