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工程质量保险模式及支持方法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dric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城市升级理念下,我国对公共建筑的建设需求日益增加,相应的建设速度也远超发达国家同期建设水平。公共建筑作为办公、商业、文化、交通、体育等公共活动的基础载体,因其为公众服务的特性对工程质量具有很高的要求。然而,当前公共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呈现出高发态势,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社会影响。根据国外先进的工程经验可知,工程质量保险是落实各方责任、规范建设行为、加强质量监管,并确保建筑质量缺陷得以高效解决的重要途径。因此,建立适用于公共建筑的工程质量保险模式,并重点研究有效落实保险模式的支持方法,对全面提升公共建筑工程质量风险管控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1)通过调研与统计分析,发现公共建筑工程质量缺陷呈现出发生频次高、趋势不稳定的总体特征,且各类质量缺陷控制效果参差不齐;运用因果关系回路法,确定出现状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体现在新技术掌握程度不足、质量目标设定过高、质量意识慢性弱化及质量监管慢性弱化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保险的公共建筑工程质量风险管控策略,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2)公共建筑工程质量保险模式研究。结合公共建筑工程实际,明确了“采用差异化保险费率、提供全面风管服务、维护公众合法权益”的保险模式构建目标;运用约束理论与TP工具树,确定出影响目标实现的18项约束因素与4项约束关键点,由此从政策法规、行业协会、信息管理、人才培养等角度制定了目标约束的突破策略;进而建立了公共建筑工程质量保险模式,并确定出保险模式的运行流程、主要事项、实施要点及保障策略。(3)公共建筑工程质量保险费率厘定模型研究。为准确反映公共建筑工程质量风险损失程度与管控水平,在文献分析与问卷调查基础上,共确定出10项适用于公共建筑的工程质量保险费率因子;引入广义线性模型,在明确公共建筑损失概率、损失频率及损失强度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基本费率厘定模型;从公共建筑项目风险与主体风险的角度确定风险特征因子,并通过特征因子的分级量化确定费率浮动系数。模型可充分体现标的建筑工程质量风险的大小,并实现不同公共建筑工程质量保险费率的差异化厘定。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建立模型的有效性。(4)公共建筑工程质量风险诊断模型研究。为科学开展工程质量风险诊断工作,在风管机构职能特征基础上,确立“重点必查、常规抽查、重叠同查、诚信保障”的工作方式,并明确风险诊断内容与程序;通过文献分析、规范整理及专家调查,系统汇总质量风险隐患及影响因素,并据此构建适用于公共建筑的工程质量风险诊断核查清单与指标体系;为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度,利用D-S证据理论在多元信息融合方面的良好特性,建立工程质量风险诊断模型。(5)公共建筑质量缺陷主体责任鉴定及分担方法研究。为避免工程质量缺陷主体责任鉴定的盲目性与粗略性,提出了基于质量缺陷致因路径的责任鉴定及分担方法。通过采集公共建筑质量缺陷投诉记录,运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出各类型公共建筑质量缺陷的致因网络;在此基础上,明确了通过致因节点甄别进行主体责任鉴定的程序;利用序关系法确定各致因节点的权重,进而确定相应责任分担比例。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6)公共建筑工程质量保险管理系统的研究与编制。为满足动态高效的信息管理需求并简化繁琐的分析计算过程,在已建立保险模式及支持方法的基础上,基于.net技术平台与XML数据库进行了公共建筑工程质量保险管理系统的研究与编制,系统共包括新建项目、项目管理、辅助计算、信息检索四大模块,从而为公共建筑工程质量保险相关业务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实例验证了该系统的可操作性与便捷性。
其他文献
我国地震活动频繁,地震烈度较高、伴随余震较多。不仅需要在抗震设计中采用更为精细的性能化设计方法,让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损伤可期、可控,更需要深入研究抗震加固方法,保证建筑结构在灾后能够得到快速、有效的加固,防止余震带来的二次灾害,并进一步达到其在整个服役期内正常使用的更高要求。而目前针对建筑结构的地震损伤及加固研究较为薄弱,对于不同结构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退化研究相对较少,难以满足现在及未来对性能
学位
钛及钛合金虽然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耐腐蚀、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但硬度低、耐磨性差等固有缺点严重制约其广泛应用。基于此,本文在TA2工业纯钛表层渗入C、Al元素,以期获得含有高硬度的Ti C及Ti-Al金属间化合物多相复合改性层。通过双层辉光等离子渗碳、磁控溅射镀铝、热浸镀铝等表面处理方法,在钛表面采用了渗碳后再渗铝(简称:渗碳-渗铝)和渗铝后再渗碳(简称:渗铝-渗碳)两种不同处理过程的技术路线,
学位
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因柱内部配置了型钢使其力学性能较普通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有显著提高,结构适用性大幅提升。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集中在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的偏压、压弯剪作用下的承载能力及抗震性能研究,而对压弯剪扭复合受力作用下的研究较少。为此,本文选取型钢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体系中的T形截面柱为研究对象,以配钢形式、轴压比、扭弯比和截面肢高肢厚比为主要变化参数,综合采用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开展型钢混
学位
38CrMoAl钢是合金结构钢中应用最广的品种之一,主要用于热处理后尺寸精确的氮化零件和各种受冲击负荷不大而耐磨性高的氮化零件,如蜗杆、精密丝杆、精密齿轮、高压阀门等。氮化零件的组织均匀性要求非常严格,以连铸大圆坯为坯料制作上述零件母材,其凝固结构及碳元素偏析控制已经成为零件质量控制的核心之一。目前,尚有大量基础及应用问题有待研究。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理论解析及现场实验等方法对大圆坯连铸结晶器内电磁
学位
高延性混凝土(High Ductile Concrete,简称HDC)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高耐损伤能力的新型结构材料,在拉伸荷载下表现出显著的应变硬化和多裂缝开展特性。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HDC已被应用于国内外新建和既有结构的加固与修复领域。在各种使用环境和受力条件下,钢筋和HDC的粘结性能是保证这两种材料协同工作的基础。震害调查表明,反复荷载下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退化是导致节点区强度丧失和
学位
长期处于腐蚀环境下的钢结构工程,往往难以通过防护和构造措施避免锈蚀,钢结构表面锈蚀损伤降低了钢材塑性和断裂韧性,加快了裂纹萌生和扩展,这无疑对钢结构工程后续服役期抗震性能产生较大影响。梁柱节点抗震性能对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起到关键作用,锈蚀削弱了梁柱节点承载面积,改变其表面形貌,势必造成梁柱节点抗震性能退化。本文开展锈损焊接梁柱节点抗震性能退化规律研究,分析锈蚀损伤对焊接梁柱节点破坏模式和滞回性能的
学位
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是由梁、柱构成的杆系结构,其侧向刚度和水平承载力较小,在强烈地震作用下,易造成严重破坏。纤维增强混凝土(HPFRC)材料具有良好的受拉应变硬化和多裂缝开展性能、较强的变形性能和能量耗散能力;已有试验研究表明,HPFRC梁、柱、剪力墙、框架节点等各类构件表现出了优越的抗震性能。因此,本文提出将HPFRC耗能墙作为耗能减震装置装配于RC框架结构中,组成HPFRC耗能墙-RC框
学位
本文围绕小规格TC17钛合金棒材的热锻-热轧成形过程的若干关键问题展开研究,采用试验研究、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际生产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材料的高温变形行为、微观组织变化、热锻热轧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解决了TC17钛合金坯料的加热-热锻-热轧全流程工序的多个关键技术问题,打通了小规格TC17钛合金棒材加工的完整技术链条,最终制备出满足标准的合格棒材。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对铸态TC17钛合金进行
学位
钼金属属于脆性材料,强韧化一直是钼合金发展的主要趋势和方向。氧化物弥散强化(ODS)是钼合金的主要强韧化机制,影响合金性能主要因素是分散颗粒的尺寸、分布、组成和结构。稀土镧掺杂钼钛锆(La-TZM)合金利用稀土元素与氧化物弥散强化复合强化相,在基体中产生细晶强化、沉淀强化和形变复合强化作用,使其具有高的强度和较高的塑性。但目前有关La-TZM合金中重要的第二相的形成机制及其断裂机理尚不清楚,对于复
学位
深部矿产资源开发是未来矿山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深井开采中存在的核心危害是“两高”问题:高应力岩爆危害及高地热引致的热湿危害。随着地下矿井开采深度增加、矿井内部岩温升高,以及开采设备功率增大、数量增多、生产强度提升引致的放热量增大,导致近年来高温矿井数量日趋增多、热湿危害愈加严重。深井开采中的高温高湿危害已成为重大矿井灾害之一,井下高温高湿环境严重影响了作业人员的生理状态和生产安全,该问题已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