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p70、Hsf-1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及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目前人类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它是一组多病因/发病机制的异质性疾病,不同的缺血性卒中亚型在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也不同。TOAST分型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病因学分型方法,但其确定需待多项辅助检查完善,具有一定的“迟滞性”,寻找一种有效的生物学指标协助临床的早期判别病因学分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是TOAST分型中重要的一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脱落是LAA的主要发病机制,现已发现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其上游调控热休克因子(Heat shock factor-1,Hsf-1)不仅与缺血性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并且与动脉粥样硬化也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在缺血性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究竟是功是过,目前尚未有明确的定论,现今基于此问题的研究大多是集中在基础实验研究领域,而临床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认识不足。为进一步发掘其在人体水平上与病理情况的相关关系,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热休克蛋白三个不同水平:Hsf-1 mRNA、胞内Hsp70蛋白、血浆可溶性Hsp70蛋白(sHsp70)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动态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以及其在不同病因学分型之间的差异。以期发现可用于早期评估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及病因学分型的可能的生物学指标,为早期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2008年2月至2008年10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和急诊科就诊的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同期体检者40例作对照。通过逆转录PCR扩增检测PBMC中Hsf-1 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胞内诱导型Hsp70蛋白,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胞外血浆中的可溶性Hsp70蛋白。其中32例患者动态检测4个时间点(发病24小时内、第3、7天及第14天)Hsf-1 mRNA及sHsp70蛋白表达。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合并危险因素情况,入选患者于入院24小时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发病3月时以mRS(改良Rankin量表)测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依赖和病残程度,评估病情转归,颈动脉彩超检测病变侧颈动脉的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性质和狭窄程度,所有数据用SPSS13.0统计分析。 [结果] 1.符合标准的脑梗塞患者156例,其中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A)占25.64%,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AO)占21.15%,不明原因的脑卒中(SUE)占31.41%0。 2.对照组年龄与Hsf-1 mRNA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486,P=0.001);控制Hsf-1的表达因素后,年龄与Hsp70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r编=—0.013,P=0.940);病例组在控制年龄因素后,Hsf-1 mRNA与Hsp70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编=0.874,P<0.001),与胞外sHsp70无相关关系。 3.动态观察32例患者Hsf-1 mRNA及sHsp70表达的动态变化,二者表达在发病24小时内达即达高峰,至卒中起病后第7天时表达降至正常水平(P=—0.132,P=0.692)。 4.神经功能缺损轻型组Hsf-1 mRNA及Hsp70的表达高于重型组(P=0.006,P=0.029),ESR和Hs—CRP的表达重型组高于轻型组。发病24小时内NIHSS评分是预后不良独立的危险因素(OR=1.373,95%CI1.061-1.777)。 5.Hsf-1 mRNA、Hsp70、sHsp70的表达高于对照组,且LAA组高于SAO组。Hsf-1 mRNA、sHsp70不是LAA分型独立的预测因素。 6.随访68例患者,预后良好组Hsf-1 mRNA的表达高于预后不良组(P=0.035),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Hsf-1 mRNA表达降低是预后不良独立的危险因素(OR=0.216,95%CI0.179-0.351),而Hsp70未进入回归方程。 7.软斑或混合斑组sHsp70的表达高于硬斑组或无斑块形成组,斑块形成组或管腔狭窄组sHsp70的表达内膜增厚组或正常组(P<0.05),重度狭窄>70%及闭塞组的Hsf-1 mRNA和Hsp70的表达高于其它组(P<0.05)。 [结论] 1.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按TOAST方法进行病因学分型,其中原因不明型所占的比例最高(31.41%),在确定缺血性卒中病因学分型时有待深入检查和长期随访: 2.年龄与Hsf-1 mRNA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3.从人体水平上进一步证实Hsf-1是一个缺血后上调的基因,其转录水平与胞内Hsp70的表达水平有关,与胞外sHsp70表达无关。胞内Hsp70与胞外sHsp70的产生机制可能不同,因而有不同的病理生理学效应; 4.Hsf-1 mRNA表达与ESR、Hs—CRP一样,可能是反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敏感指标。Hsf-1 mRNA表达下降是预后不良独立的危险因素,它可能成为脑梗死患者中长期预后的监测指标之一; 5.Hsf-1 mRNA和sHsp70不是LAA分型独立的预测因素,SAO的发病机制中可能也存在小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的参与,但LAA与SAO在病因及病理生理学机制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各自不同的临床表现,LAA与高脂血症较为密切,而SAO与高血压关系更为密切; 6.sHsp70可作为评估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其他文献
日前,湖北日报社的子报楚天都市报应读者要求,用数千字篇幅,刊出湖北日报社领导在2000年对这张报纸上有关报道的点评。细读点评,觉得这是母报的领导加强对子报的指导,把握子报办报
学会朗读是英语学习的首要任务,教师要掌握基本的朗读知识,了解学生,要加强朗读训练,保证朗读时间。课堂教学中注意朗读的方法。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朗读兴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知识的爆炸和更新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掌握英语进行交流。而英语的听、说、读、写是人们进行英语交际必备的能力,是学习
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因此,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探索新型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本文结合教材特点和初中生心理特点
本文从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分析入手,逐步从如何运用校园素材、家庭环境;如何运用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并生活实际接轨等几个方面,来探讨怎样更好的优化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以此来提高
转育Bt抗虫基因棉与常规棉种子的活力比较李爱莲,曾献英,陈玉萍,吕双俊(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郑州450002)我国目前育成的转育Bt抗虫基因棉,常表现为出苗差、苗期长势弱、棉铃小等。本文通过对抗
英语是语言类学科里比较重要的课程,学好英语是每一位高中生必须掌握的文化知识。传统教学方案里过于偏向理论教学,导致学生语言表达与应用水平相对落后,阻碍了学生合理使用
写好高考英语作文绝非易事,在学生易犯错误中,词类误用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笔者收集了一些平时作文练习中常见的词类误用实例,并进行整理分析。在分析总结原因的基础上,笔者针
本文针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探讨了通过小组合作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操作与运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 This article aims at the status quo of junior hig
本文以英语写作资源的丰富和优化为研究话题,通过对文本资源拓宽、学习资源丰富以及活动资源实践运用等方法的阐述,探析其运用价值意义。建立在写作资源丰富和优化基础上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