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单元表面亲/疏水性调控研究及应用

来源 :浙江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es637120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可持续建筑概念的提出,天然材料的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效利用丰富的可再生竹子作为装饰材料和建筑材料,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竹材存在润湿性和胶合性能差的问题,并且竹材色泽单一,易霉变和易燃等缺点阻碍了竹材的广泛应用。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的竹单元进行润湿性能改性,改善竹子表面性能,来提高竹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率。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选用带青带黄的竹条作为基材,利用氯化异氰酸(CU)对其进行改性,调节竹条的润湿性能,提高竹条的胶合性能。探讨了改性剂的浓度,处理时间对于竹材润湿性和表面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U浓度为3%,处理时间为3 h时,竹材的润湿性能最好,竹材的表面能最大;更重要的是,改性竹材的表面对酚醛树脂胶和脲醛树脂胶的润湿性能有所提高,浸渍剥离测试结果优于未改性竹材。(2)选用刨切薄竹为基材,以MOF材料为基础,采用原位生长转化方法,成功地在竹材表面制备了双金属氢氧化物(Co Ni-DH),随后涂覆月桂酸钠(La),得到了月桂酸钠包覆的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超疏水层(Co Ni-DH-La)。Co Ni-DH-La涂层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良好的附着力。制备的Co Ni-DH-La涂层竹片(BS-Co Ni-DH-La)在防霉、阻燃和自清洁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室内防霉实验测试120天,超疏水表面霉变面积为0;超疏水竹材的氧指数(LOI)达到29.9,相较于未处理竹片,LOI提升了4.4。通过改变制备过程中无机盐的种类,可赋予竹子多种颜色,并且显示出了良好的规模化生产潜力。(3)选用竹纤维作为实验材料,利用聚丙烯酰胺(PAM)提高竹纤维的润湿性,将其作为太阳能水蒸发的水分运输材料应用在海水淡化中。结果表明,改性竹纤维的亲水性改性效果明显,改性竹纤维的水分运输能力提升显著。经盐水浸泡一个月后,其仍能保持良好的水分运输能力和尺寸稳定性。改性竹纤维太阳能水蒸发速率测试达到了1.55 kg/(m2·h),且光-汽转化效率为83.6%,远高于未改性竹纤维(0.42 kg/m2·h和14.7%)。亲水改性的竹纤维达到了太阳能水蒸发对水分运输材料要求,不但拓展了竹纤维的应用范围,利用了清洁太阳能,有利于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其他文献
常绿阔叶林对全球性的碳循环以及森林资源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常绿阔叶林的分布面积位于世界第一,但由于人类活动的破坏、砍伐,目前原始的常绿阔叶林保存较少,逐渐被人工或半天然的针叶林所替代,因此对常绿阔叶林的恢复和保护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浙江省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hm2(100 m×100 m)常绿阔叶林样地调查数据,分析了紫楠(Phoebe sheareri)、杉木(Cunninghamia
内根-贝壳杉烯氧化酶(ent-kaurene oxidase,KO)是赤霉素(GAs)生物合成途径关键酶,也是植物GAs抑制剂多效唑的靶酶,若GAs生物合成途径在KO基因位点发生阻断,则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本研究以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体细胞胚为实验材料,采用同源重组及PCR扩增技术,克隆获得山核桃KO基因及启动子序列,并进一步构建了35S::CcKO::GFP过表达载体和
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亚欧大陆天然松林中的寄生线虫,它在形态学与生物学特性等方面与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十分相似,是松材线虫的近缘种。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拟松材线虫不具有致病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拟松材线虫也有较强的致病性。交配效率的高低和繁殖能力强弱与拟松材线虫是否具有致病性密切相关,性信息
科学合理的森林采伐方案对于提高森林木材产量,改善森林结构,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等方面都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建德林业总场为研究区,基于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森林模拟优化模型(FSOS),开展森林采伐方案模拟研究。通过FSOS模型模拟,分析了未来50年5种不同经营情境下森林资源及重要生态功能的变化趋势,并结合公式法分析年伐量计算的科学性,结合价值计量评估各方案效益。研究结果显示:(
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是一类类固醇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竹子开花会对竹林经营与竹产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研究BR对开花竹林地中竹子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期通过促进竹子营养生长来缓解竹林退化,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开花竹林修复技术提供相关经验和科学依据。本试验以毛竹和雷竹为试材,研究BR对竹类植物营养生长的影响。1、对毛竹实生苗叶面喷施6组不同浓度(0μg·L-1、50μ
生物多样性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了解森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构成机制,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可持续森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2年和2018年浙江省天目山中心点海拔1066.16 m的1 hm2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K-means聚类方法将DBH≥1 cm的个体根据树高划分为不同林层,研究比较了各个林层的物种丰富度、多度、区系组成、物种多样性等
伐桩是毛竹林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粗木质残体之一,其分解对竹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以及竹林生产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毛竹伐桩的分解及其元素释放的研究并不多,尤其是在氮沉降背景下。本研究通过人工模拟大气氮沉降,研究不同强度氮沉降(对照:0 kg N·hm-2·yr-1,低氮:30 kg N·hm-2·yr-1,中氮:60 kg N·hm-2·yr-1,高氮:90 kg N·hm-2·yr-1)对毛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分布广,种植面积大,是我国重要的非木材森林资源。反转录转座子在植物基因组中含量丰富,能够调控基因表达,改变基因组大小,是引起毛竹基因组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开发了5个SSAP(Sequence specific amplified polymorphism)分子标记,并将其应用于毛竹种下变型及毛竹实生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为毛竹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提
为揭示和掌握针阔混交林生产力及其与林分非空间结构的关系,以浙江省2004年、2009年两期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为研究材料,基于单木生物量模型计算林分前后两期生物量,并据此计算得到生产力。对林分生产力的形成分解为保留木生产力、进界木生产力、枯损木生产力和采伐木生产力等4个部分。从六大结构、20个指标对林分非空间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相关性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逐个研究林分生产力及其4个部分生产力与非空间结构
赤霉素(GAs)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五大激素之一,在细菌、真菌、植物中广泛存在。GAs的生物合成与代谢是多步骤的酶促反应过程,涉及的关键酶主要来源于3个基因家族:萜烯合成酶基因家族(Terpene synthases,TPSs)、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家族(Cytochrome P450 monooxygenases,P450s)和最后阶段发挥效应的2-酮戊二酸依赖性双加氧酶家族(2-oxo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