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酸棒杆菌合成生物絮凝剂分批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及补料分批培养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m1982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絮凝剂是由藻类、细菌、真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分泌的胞外聚合物,对液体中悬浮颗粒和胶体粒子具有絮凝作用。与传统的化学合成絮凝剂相比具有安全、无毒、生物可降解,使用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利用大规模的微生物培养可以实现生物絮凝剂的高效生产,在给水、医药、食品等领域具有极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承接前期研究结果,在初始葡萄糖浓度为10.0-17.5 g L-1范围内,对谷氨酸棒杆菌分批发酵生产生物絮凝剂过程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Lorentzian函数修饰的Logistic方程菌体生长模型,时间修正因子td修正的Luedeking-Piret产物生成模型以及Luedeking-Piret-like葡萄糖和尿素消耗模型。模拟验证结果表明,以上四个模型能够较好描述不同初始葡萄糖浓度下谷氨酸棒杆菌分批发酵生产生物絮凝剂过程的菌体生长、产物生成以及葡萄糖和尿素消耗状况,并能较好地对发酵过程进行预测。   根据动力学模型所获得的发酵过程信息以及前期溶氧水平对生物絮凝剂合成影响的研究结果,对生物絮凝剂的补料分批培养进行了研究。采用一次补料策略,即发酵9 h时同时补加浓度为30 g L-1的葡萄糖溶液95 mL和浓度为16 g L-1的尿素溶液19 mL,发酵结束时菌体干重达到2.33 g L-1,比分批培养过程提高了23.94%,生物絮凝剂产量为34.68 mg L-1,比分批培养过程略低;采用两次补料策略,即发酵6 h时补加浓度为30 g L-1的葡萄糖溶液57 mL和浓度为16 g L-1的尿素溶液19 mL,发酵11 h时补加浓度为30 g L-1的葡萄糖溶液76 mL和浓度为16 g L-1的尿素溶液34 mL,发酵结束时菌体干重为2.06 g L-1,生物絮凝剂产量43.68 mg L-1,比分批发酵过程分别提高了9.57%和24.76%;采用三次补料策略,即发酵6 h时补加浓度为60 g L-1的葡萄糖溶液28.5 mL和浓度为32 g L-1的尿素溶液14.25 mL,发酵10 h时补加浓度为60 g L-1的葡萄糖溶液95 mL和浓度为32 g L-1的尿素溶液47.5 mL,发酵19 h时补加浓度为60 g L-1的葡萄糖溶液95 mL和浓度为32 g L-1的尿素溶液47.5 mL,同时维持发酵过程通气量2 LL-1min-1,发酵31 h后停止搅拌直至发酵结束,最终菌体干重达2.23 g L-1,生物絮凝剂产量176.32 mg L-1,比分批培养过程菌体干重和絮凝剂产量分别提高了18.62%和403.63%。
其他文献
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能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双重问题。为了解决这两大难题,就必须开发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以及高效的储能器件。超级电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电效率高、工作温度范围宽、绿色环保和循环寿命长的优点,因此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并且在电子器件、电动汽车和军事等领域已经有了实际应用。然而,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相对于锂离子电池和铅酸蓄电池来说还是不够高,这也因此成为其更广泛应用的阻碍。根据超级电容器
本课题组在煤气化的基础上,目前正致力于CO和H2合成二甲醚,CH4和CO2合成乙酸的研究。在CO和H2浆态床一步法合成二甲醚的研究中,由于传统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均存在失活现象,本课题
  在溶液燃烧法合成CaIn2O4的基础上,利用H2S高温硫化得到了具有多孔结构的单斜相CaIn2S4(m-CaIn2S4);利用水热法,一步合成出立方相CaIn2S4(c-CaIn2S4).光催化结果表明,在87
会议
表面催化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解读催化剂性质与其表面结构间的关系以便设计出更好的催化材料.针对工业催化反应与传统表面研究之间温度气压等的巨大差异,我们设计了一套在实际工
本文,对固载型磷钨杂多酸季铵盐催化剂的制备工艺及其催化过氧化氢环氧化环己烯合成环氧环己烷的工艺过程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对现有该固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工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