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FBP-3作为电离辐射职业暴露监测指标的可行性初探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3147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从职业受照人群和体外离体照射细胞实验两个方面,分析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IR)对人外周血血清和血细胞培养物中IGFBP-3表达水平的影响,结合人群血液学指标和微核试验检测结果,探讨IGFBP-3作为电离辐射职业暴露监测指标的潜力,为其他学者开展放射工作人员生物学健康效应评价和建立分子水平生物辐射剂量计研究提供必要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28例放射工作人员(男性122例,女性106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7.98±9.29岁。按放射工种分层,分为介入放射学组52例、核医学组49例、放射治疗组52例和诊断放射学组75例。在知情同意基础上对放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整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抽取肘中静脉血5 ml,测定其血清IGFBP-3水平、微核(micronuclei assay,MN)率,以及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淋巴细胞(lymphocytes,LY)、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和血小板(blood platelets,PLT)计数等外周血液学指标。使用EDTA-Na2抗凝管采集2例健康成人(男、女各1例)肘中静脉血各36ml,将各自的血样均等地分为6份,分别在室温状态下接受0、0.25、0.5、1、3和5Gy剂量的X射线照射,设置照射面积:10×10cm~2,照射剂量率:2Gy/min。将接受过照射的每份血样均分为3份,分别接种于RPMI-1640完全培养基,培养12h、24h和48h后收获(37℃)。将收获的培养物离心后取其上清液,测定不同时间点各组细胞培养物中IGFBP-3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放射工作人员血清和健康成年人外周血细胞培养物上清液中的IGFBP-3水平。使用SPSS 25.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形使用Graphpad 7.0软件进行绘制。结果(1)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四个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769,P<0.05)。介入放射学组和核医学组人员的年有效剂量分别高于放射治疗组、诊断放射学组(P<0.05),但介入放射学组和核医学组、放射治疗组和诊断放射学组之间存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不同职业组年有效剂量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780,P<0.05),护师组高于医师组和技师组(P<0.05)。(2)放射工作人员血清IGFBP-3表达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放射工作人员血清IGFBP-3水平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四个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IGFBP-3水平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9.071,P<0.05),介入放射学组较其他3组血清IGFBP-3水平高(P<0.05),其他3组IGFBP-3水平之间的差异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多元线性回归结果可知放射工种和年有效剂量对血清中IGFBP-3表达水平有影响(P<0.05),IGFBP-3水平随放射工龄的增加和年有效剂量的增高呈现逐渐升高趋势。(3)外周血血象结果:四个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的WBC、RBC、LY、Hb浓度和PLT计数检测结果均处于正常范围。核医学组的LY计数明显低于介入放射学组、放射治疗学组和诊断放射学组(P<0.05);介入放射学组的Hb计数明显高于诊断放射学组、核医学组(P<0.05);核医学组的RBC低于介入放射学组、放射治疗学组(P<0.05);其他各指标在不同组别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测结果:不同性别组、不同年有效剂量组的MN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放射工种间微核细胞率与微核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放射学组高于其他三组;不同职业间微核细胞率与微核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组高于其他两组;不同年龄组别间微核细胞率与微核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组高于其他两组;不同放射工龄组间微核细胞率与微核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15年组高于工龄<5年组。(5)离体照射外周血细胞实验结果:辐射剂量和培养时间对血细胞培养物中IGFBP-3表达水平无显著作用(P>0.05)。培养物中的IGFBP-3水平在0-3 Gy剂量范围内,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大其表达量逐渐升高,但各个剂量组之间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辐射剂量达到5Gy时,培养物中IGFBP-3水平下降,但与其他各个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拟合的剂量-效应曲线符合二次函数,方程式为Y=-2.79D~2+14.24D+507(R~2=0.876)。结论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血清IGFBP-3表达水平可能与电离辐射剂量有关,IGFBP-3水平有作为长期慢性低剂量电离辐射职业暴露的生物监测指标的潜力。但在大剂量急性照射情况下,IGFBP-3作为人体电离辐射暴露监测指标的可行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郑州市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的流行特征与发病趋势,了解郑州市EV71病毒变异特征,掌握郑州市HFMD流行的本底资料,从时空、分子水平探讨引起疫情变化的因素,明确郑州市HFMD流行规律、重点地区和高危人群,为郑州市HFMD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1.收集郑州市2009~2019年HFMD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同时根据20
重放攻击是一种利用合法校验信息进行攻击的特殊攻击模式,攻击者通过重发校验信息获取权限。现有的重放攻击防御方案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通信双方的安全,然而现有的防御方案对于猜解式的重放攻击表现较差。猜解式的重放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拦截报文对校验信息进行猜解,利用猜解结果组成合法报文执行重放攻击。这种攻击模式为协议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需要新的防御方案去抵御这种特殊的重放攻击。论文在介绍重放攻击防御技术的背景、
为降低成本与推动商业化发展,降低工作温度是目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作为电池极化电阻的主要来源,阴极是决定电池低温性能的关键,开发高性能阴极材料成为研究重点。而目前质子导体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H-SOFCs)领域中常用的一些高性能阴极热膨胀系数普遍高于常用的电解质材料,严重的热失配问题导致电池性能下降、寿命缩短,对H-SOFCs的应用与发展产生极大困扰。针对这一问题,
死亡风险预测指根据病人临床体征监测数据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死亡风险。对于ICU病患,通过死亡风险预测可以有针对性地对病人做出临床诊断,以及合理安排有限的医疗资源。ICU数据存在维度高、类别不平衡、数据缺失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框架的死亡风险预测模型,主要针对ICU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风险预测,主要内容包括:(1)根据ICU脑血管疾病数据的时序性和高维性,构建了集成模型Multichanne
学位
桥本甲状腺炎(HT)是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也是导致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最主要因素,甲减会增加患者精神类疾病的发病率,甚至会诱发粘液性水肿昏迷,但有关HT的临床疗法研究目前较少。由于HT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紊乱,机体会分泌甲状腺自身抗体,因此甲状腺自身抗体在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和预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控制营养元素的摄入(如补硒、适碘)对治疗桥本甲状腺炎具有积极意义,可有效降低甲
棉花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非生物胁迫的威胁。通过外源施加褪黑素(MT)和遗传转化MT合成基因提高MT浓度都可以减轻非生物胁迫的影响。已有研究报道,MT参与植物应对盐胁迫,但MT调控棉花应答盐胁迫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以棉花中9807为材料,利用植物生理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等手段从内源和外源两个方向研究了褪黑素调控棉花耐盐性的分子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
副车架作为洗扫车的关键部件,主要用于搭载副发动机及其相关配件。洗扫车副车架轻量化设计及其优化对整车的节能减排、性能提升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以洗扫车副车架为研究对象,对副车架进行静力学分析,发现副车架质量冗余问题严重。针对现有结构存在的问题,采用材料替换的方式对原有副车架进行轻量化设计;使用多目标拓扑优化的优化方法得到副车架在综合考虑静态多工况和动态工况下的拓扑结构,以拓扑优化的结
热胀冷缩是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材料所具备的性质,但其往往会影响材料的使用寿命,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为解决这一问题,近零膨胀材料的研究成为功能材料领域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单相近零膨胀材料和复相近零膨胀材料相比在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单相近零膨胀材料具有更好的抗热震性与机械性能,因此寻找单相近零膨胀材料具有重要意义。Cs2W3O10具有优异的自激发紫外发光性能和光催化性能,对其热膨胀性能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