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与豆科秸秆组合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固持的影响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zjl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有机碳是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其固存与否不仅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全球固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渭北旱塬区是我国黄土高原重要的旱作农业区,近年来该区粮田已经普遍出现了土壤肥力降低等问题。目前发现该区存在特殊地力培肥模式,即冬小麦收获后保留麦茬,于夏休闲期硬茬播种豆科绿肥,而该期由于高温干旱,麦茬不会马上腐解,待小麦播种前将绿肥与麦茬一起翻压后,小麦秸秆和豆科绿肥残体以混合物的形式共同还田腐解。已有研究发现,豆科禾本科作物间作比禾本科作物单作体系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积累,但其对于两种作物残体同时存在条件下的有机碳固持机制并没有进一步的说明。同时有大量报道称,植物残体以混合物的形式出现时,腐解过程中会存在“混合分解效应”,相比于单一残体,混合组分中残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则会影响残体腐解以及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所以,虽然已有大量研究探讨了作物残体归还与土壤有机碳固持关系,但两种残体配施的土壤固碳机理尚不明确,且大多未将土壤有机碳库中来源于外源作物残体的有机碳和土壤原有的有机碳区分开来。因此,豆科禾本科秸秆组合还田的固碳潜力提升对农田土壤固碳减排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陕西长武小麦/秋豆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田间试验,在夏休闲和豆科绿肥轮作条件下,设置了不施化肥+秸秆不还田(F、G)、施化肥+秸秆不还田(F+NPK、G+NPK)、施化肥+秸秆还田(F+S+NPK、G+S+NPK),共 6 个处理;以及室内培养试验,尝试引入了自然 δ13C 技术并结合双指数模型方法,选取了添加小麦秸秆、豆科秸秆、苹果枝木灰以及生物炭 4 个试验因素;设置对照(CK)、添加小麦秸秆(W)、添加秋豆秸秆(L)、添加生物炭(BC)、添加木灰(A)、小麦秋豆秸秆组合添加(W+L)、秸秆组合添加配合生物炭(W+L+BC)、秸秆组合添加配合木灰(W+L+A),共 8 个处理,进行了80 d的恒温控湿室内培养试验。本文通过研究绿肥轮作配以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产量,0-200 cm土层硝铵态氮以及0-40 cm土壤DOC含量影响,探明了小麦/秋豆轮作培肥体系下土壤活性碳氮变化情况;同时研究了两种秸秆组合还田以及配施生物炭和木灰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外源秸秆新碳在土壤有机碳库中分配、土壤惰性碳库含量以及土壤活性碳氮的影响,初步揭示了秸秆组和还田的土壤有机碳固持机制,并进一步探索了秸秆组合还田固碳潜力提升途径,主要得出以下结果:  1. 通过一年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夏闲期短期插播豆科绿肥和配以小麦秸秆还田对小麦产量和土壤活性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夏休闲处理,绿肥播种区0-200 cm土壤含水量低于夏休闲区,但小麦产量并未受到明显影响;种植绿肥增加了0-80 cm土层铵态氮含量,此外种植豆科绿肥基础上配合小麦秸秆还田可以明显增加0-10 cm土层DOC含量,比裸地增加了16.5%,有利于土壤肥力提升。  2. 麦秸与豆科秸秆配合还田对黑垆土有机碳固持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培养结束后,秸秆组合添加处理(W+L)显著提高了 CO2累积释放量和有机碳含量,分别比 CK 高5.63 倍和 21.7%;W+L 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及微生物熵有明显提升,分别比 CK 高 39.5和20.0%;较W处理,W+L的CO2累积释放量、惰性碳库及其在土壤碳库所占比例和微生物量碳及微生物熵均明显增加,增加幅度分别为84.4、28.1、23.9、25.3和21.1%;同时,W+L明显提高了碳库中来自秸秆的新碳含量(Cstraw)及其所占比例(f),分别比W高86.5%和79.8%,且两种秸秆组合的土壤累积矿化量、有机碳含量和微生物量碳氮都表现出“加和效应”。  3. 豆科禾本科秸秆组合还田配施生物炭对土壤固碳能力影响的研究发现,与 W+L相比,W+L+BC对土壤矿化速率和累计矿化量影响不强;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有明显降低,降低幅度达27.5%;此外,土壤DOC含量也表现出明显降低趋势,比W+L降低了13.1%;从土壤有机碳矿化动力学模拟结果来看,生物炭配施促进了土壤潜在矿化碳库含量,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惰性碳库含量,分别比秸秆单独添加增加了1.15,32.2和1.70%。  4. 外源添加木灰配施秸秆对土壤固碳潜力提升及土壤活性碳氮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与W+L相比,W+L+A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壤有机碳矿化,降低了土壤累积矿化量;对土壤活性碳氮来说,配施木灰明显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碳和DOC含量,降低幅度达8.60和11.1%;此外,木灰添加虽然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惰性碳库影响均不明显,但其增加了外源秸秆碳在土壤碳库中的滞留时间,提高幅度为92.0%。  综上,本研究可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小麦秸秆留茬后在夏闲期插播豆科绿肥,随后一起翻耕还田可明显提高表层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但培肥效应在短期内尚不十分明显;(2)小麦与秋怀豆秸秆组合还田的土壤有机碳固持效果优于小麦秸秆单独还田,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整体提升;(3)秸秆还田配合生物炭施用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库稳定性,而木灰配合秸秆还田可延长来源于秸秆的新碳在土壤中周转时间,表明秸秆还田时分别配施这两种外源物料均有利于土壤固碳潜力提升。
其他文献
就目前的教育体系而言,数学无疑是初中阶段教育众多学科中最为重要的科目.而伴随着数学的诞生,其所衍生出数学史则详细记录着数学的发展进程,包括数学的萌芽、进步以及发展.
以农杆菌介导的T-DNA随机插入的水稻中花11和中花15突变体共4267个家系为材料,采用土培盆栽实验施以0.05g P/kg土的低磷处理,进行了苗期表型筛选,然后进行分子检测,初步筛选出41个共分离家系。随后,对其中17个典型家系进行了全生育期鉴定。首先通过对苗期筛选所得的共分离单株的总分蘖数、有效分蘖数、有效分蘖率、株高、单株生物量、单株实粒重、单株总粒重和单株总产量这8个指标的比较,初步得出
板田大麦稻草覆盖能明显地提高出苗率与基本苗,从而增加有效穗,达到增产、改土的作用。与羊灰覆盖相比,无显著差异。羊灰覆盖获最得大利润每亩施肥量为纯N12.15kg,经济合理施
化肥过度施用导致的土壤质量退化已经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培肥土壤将是今后的战略措施。土壤团聚体是衡量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施肥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精心备课与上课,更离不开课后的反思与总结.高中数学知识点抽象复杂,数学技能触类旁通.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思表现得尤为重要.反思不仅可以优化教
对于高中生而言,数学这门课程是所有科目中的重中之重,它甚至可以决定学生总成绩的高低,在高考中,学生的数学成绩占了很大的比重.数学这门科目在所有科目当中难度较大,内容较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在课堂上创造师生之间对话的契机,使教学课堂既成为教师进行知识讲授的平台,也成为学生勇敢发表见解、表现自己的平台.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师生
网上预定展位方法一:手机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可进入手机预登记页面。方法二:电脑输入网址www.hm-zif.com优惠政策1.凡网上预订展位的客户,一律减免20%的费用;2.优先选择展位
21世纪是信息化、产业化的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各行各业向信息化迈进。自我国经济由计划模式转向市场模式以来,土地市场从无到有逐渐形成。随着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耕地分布广,水土流失严重。通过对秭归县王家桥流域6个植物篱小区、5个不同耕作方式(梯田、坡耕地)、土地利用方式(柑橘、农作物)的小区及4个种植植物篱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