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家庭结构的变化,特别1979年以来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给21世纪新中国带来的影响重大而深远。三十多年前出生的作为相应政策的独生子女,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他们今天已是为人父母,成为小学阶段学生的家长。他们能否经得起社会的磨练,能否建立起正确家庭育人理念,真正承担起养育子女的责任,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小学阶段是人一生成长的关键期,对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至关重要。小学生平时和父母相处时间最多,在此阶段父母的言行对小学生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当前小学生营养过剩、久坐不动等问题日益突显,导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呈现不断下滑的趋势。这一问题已引起家庭、学校及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成为一个影响深远、意义重要的社会问题。基于此,本文以体育锻炼行为的相关理论为立论基础,以无锡六所小学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父母体育锻炼为及其对小学生运动参与影响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结论如下:(1)父母的体育认知程度还需提高。调查显示有20.6%和18.5%父母偶尔和很少关注体育知识,3.5%的父母从不关注体育知识,10.0%的父亲和8.4%的母亲从不检查身体。(2)父母的总体体育锻炼行为较弱。调查显示父母每周体育锻炼次数在“0-2次”的比例高达62.8%,每周体育锻炼总时间为“0-60分钟”的比例高达53.7%,每次体育锻炼强度为“小强度”的比例为64.6%。(3)小学生体育认知程度较高,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正在逐步形成。调查显示有78.1%的小学生认同体育锻炼对健康具有促进作用,有71.7%的小学生认为体育锻炼可以愉悦身心,有47.0%的小学生认为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45.7%的小学生认为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习效率。(4)小学生运动参与程度较高。调查显示有70.1%的小学生周体育锻炼3次以上,寒暑假的比例为96.4%;有54.8%的小学生每次体育锻炼强度为“中等强度以上”。小学生体育锻炼环境的选择主要集中在小区和就近的免费体育场馆,校外体育锻炼同伴的选择上,主要是和父母一起或是同学。(5)父母体育认知程度对小学生体育认识程度的影响具有显著性意义。研究发现,父母体育认知程度越高对小学生影响呈现越大的态势,但不同学历和职业的父母存在较大差异。在不同学历父母的比较中,父母的学历越高对小学生的影响程度越大;在不同职业父母的比较中,机关单位、私营企业的父母对小学生的影响好于事业单位和自由职业的父母。(6)父母体育锻炼行为对小学生运动参与程度的影响呈正相关。研究表明,父母锻炼频次越多对小学生运动参与影响越大,但不同文化程度和职业的父母存在较大的差异。在不同学历父母的小学生锻炼频数存在显著性差异,体育锻炼行为习惯越好的父母,其孩子运动参与行为越高,但不同学历和职业的父母存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