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真菌驱动的土壤团聚体形成过程与稳定机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akeshu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旱,降雨集中,水土流失严重。“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土壤质量,减缓了水土流失。良好的土壤结构对土壤质量提升和水土流失治理具有重要作用。土壤团聚体是土壤颗粒在有机无机胶结物质作用逐步形成的,具有层级性结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与胶结物质的类型和分布紧密相关。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 AM)真菌是土壤中广泛分布的一类功能性真菌,一方面可提高植物抗逆(旱)性;另一方面,AM真菌菌丝和球囊霉素与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关系紧密。然而,有关AM真菌对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稳定的作用机制并不清楚,AM真菌对土壤团聚体层级性的影响未知。因此,本论文从不同退耕还林措施下AM真菌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特征出发,通过野外调查、室内分析、隔室培养和批量吸附等试验,采用湿筛法和超声激励法分析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层级性,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约束排序有偏分析法、蒙托卡罗置换检验等数据分析方法解析AM真菌对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稳定性的贡献特征,结合原位红外光谱(In situ ATR-FTIR)、荧光光谱、静态光散射与超声激励法等技术手段研究AM真菌对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稳定的作用机制,这些研究的开展将对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过程中生态恢复、水土流失治理提供指导。主要结论如下:
  1.不同类型退耕还林措施下AM真菌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贡献特征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解析了不同退耕还林措施下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AM真菌分布特征。刺槐林和柠条林中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高;苹果林由于人工扰动较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较差。随退耕还林年限增加,AM真菌菌丝长度和球囊霉素含量均显著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增强;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中AM真菌菌丝长度显著高于微团聚体;0-10cm土层中AM真菌菌丝长度、球囊霉素含量显著高于10-20cm。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AM真菌的菌丝和球囊霉素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影响显著。其中,在0.053-0.25mm土壤团聚体中,菌丝和易提取球囊霉素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直接作用系数分别为0.30和0.67;在0.25-2mm土壤团聚体中,菌丝的直接作用系数为0.34;在>2mm土壤团聚体中,易提取球囊霉素的直接作用系数为0.44。
  2.AM真菌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机制
  建立三隔室培养体系,设置常规水分和干旱胁迫处理,采用超声激励法和团聚体破碎特征曲线拟合分析团聚体稳定性和层级性,通过约束排序有偏分析法和蒙托卡罗置换检验解析AM真菌对土壤团聚体形成和稳定性的贡献特征。干旱胁迫下AM真菌可与宿主植物沙达旺建立良好的共生关系;接种AM真菌显著提高了>2mm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和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干旱胁迫条件下,接种R.intraradices和F.mosseae后,0.25-2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胶结能分别提高42.3%和15.4%,破碎速度降低,团聚体层级性提高。约束排序有偏分析法和蒙托卡罗置换检验分析表明,AM真菌菌丝和球囊霉素对土壤团聚体形成及稳定性的贡献占71.48%;其中,0.25-2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的菌丝、易提取球囊霉素和总球囊霉素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28、0.23和0.21。
  3.AM真菌菌丝在石英砂中的网络特征与团聚作用
  建立五隔室培养装置,设置四种施肥处理,采用乙醇-水溶液法、超声激励法和扫描电镜技术分析了AM真菌菌丝对不同粒径石英砂的团聚特征和机制。AM真菌更易于在小粒径石英砂中形成菌丝网络,菌丝直径较大,对<0.053mm石英砂的团聚作用较强,有机无机肥配施时接种AM真菌团聚体胶结能提高98.6%。AM真菌菌丝的网络作用和疏水作用是促使小粒径石英砂团聚和稳定性提升的主要机制。
  4.球囊霉素的表面特性及其与针铁矿的结合机制
  通过等温吸附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体积排阻色谱、荧光光谱、原位红外光谱、Zeta电位、静态光散射和超声激励法等技术分析了球囊霉素的表面特性,明确了球囊霉素在针铁矿上吸附特征和结合机制。经纯化的球囊霉素含有类多糖官能团和酰胺带,富含脂肪链结构,电荷零点为2.46,分子量为8.79kDa,分散性较高;球囊霉素主要通过配体交换或静电作用吸附到针铁矿上,球囊霉素中的类蛋白物质通过酰胺基团优先吸附,脂肪链结构增加针铁矿-球囊霉素复合体表面疏水性,形成了稳定的针铁矿-球囊霉素复合体。该结果验证了球囊霉素的“超级胶水”作用。
其他文献
柑橘类柠檬苦素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四环三萜类物质,对人体有重要的保健作用。类柠檬苦素在柑橘果实和种子中的分布规律已有较多研究,但其生物合成的遗传调控机制鲜见报道。本研究基于不同柑橘品种叶片在不同发育时期类柠檬苦素含量的差异,对宽皮桔类、橙类、金柑、柚类品种进行类柠檬苦素含量表型的系统分析和评价,明确了柑橘品种和叶片不同发育时期的表型特征。并对前期获得的21个与柠檬苦素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的表达
从人们消费的角度来看,目前马铃薯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的第三大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其产量9000万吨,几乎占全球马铃薯产量的四分之一,并且其种植面积约占总耕地面积的28%。然而,由于马铃薯是营养繁殖作物,病毒可在植株中世代积累并通过引起块茎内部和表面坏死而影响品质。单个病毒就可使马铃薯潜在总产量损失50%以上,而混合病毒则可损失80%以上。因此,病毒是马铃薯生产中最重要的经济性生物限
学位
油菜素内酯(BRs)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园艺作物中,BR信号介导的植物生长调控的分子生物学证据仍然不足。BR信号转导与其他植物激素之间的互作共同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激素、环境信号和发育过程之间具有复杂互作机制,共同调控植物生长发育。本研究将有助于了解BR信号在植物生长发育调控中的作用。在本研究中,为了阐明BR信号传导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可能影响,我们基于CRISPR系统创建了BR不敏感
学位
葡萄(Vitis vinifera L.)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水果之一,全球种植面积740万公顷,产量7780万吨。中国葡萄以每年1170万吨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生产面积(875,000公顷)排名第二。葡萄的种植具有多种用途,包括鲜食葡萄、果汁、葡萄干和生产葡萄酒。近年来,无籽葡萄需求的迅速增长,推动了无籽葡萄品种的发展。在此之前,大量的研究集中在无籽葡萄种子败育的潜在机制。然而,关于调控种子败育
学位
晚熟脐橙是柑橘中成熟期较晚的一类脐橙品种,如伦晚脐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Lanelate’ Navel),其品质优良,适合在我国三峡库区种植,为优化我国柑橘品种结构和延长柑橘鲜果供应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该品种在果实成熟期间出现了严重枯水现象,汁胞枯水为一种生理性病害,大大降低了果实的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因此,汁胞枯水发生原因和机理的研究成为晚熟脐橙生产的关键问题
学位
枳(Poncirus trifoliata (L.)Raf.)是柑橘中最常用的砧木,具有优良的抗寒性和抗病性,但是,枳抗旱性和抗盐性相对较弱,影响了其在生产上的应用范围。研究表明,多倍体植物常常表现出更强的抗逆性,倍性育种可作为培育柑橘抗逆种质的重要手段。此外,基因工程作为生物技术的核心,也是培育抗逆种质的重要技术。因此,在枳中发掘多倍体资源,筛选重要的抗逆基因,对柑橘的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位

柑橘类水果是全世界广泛栽培和食用的水果,其口味宜人并且富含维生素,纤维,矿物质,类黄酮以及其他营养物质。同时柑橘属含有不同类别的次生代谢物。甜橙是最常食用和栽培的柑橘之一,拥有丰富的次生代谢物。然而,部分次生代谢物的调控机制仍不清晰。我们前期的转录组数据显示,一个CYPOCHROMEP450基因和一个UDP-GLUCOSYL转位酶基因和代谢物积累以及响应不同非生物胁迫(强光和干旱)是正相关关系。因
学位
该文研究了赞皇大枣和胜利枣采后在0℃条件下的生理生化变化规律以及采前CaCl和6-BA处理对采后枣果生理生化变化和贮效果的影响, 并对大枣果肉组织的Ca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赞皇大枣和胜利枣属于非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果肉硬度逐渐下降且与贮藏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G活性在贮藏期间呈起伏变化,与枣果软化无显著相关性.贮藏过程中赞皇大枣果肉组织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胜利枣相对电导率呈起伏状变化; 枣果
学位
该研究于1998年-2000年山东农业大学蔬菜无土栽培温室及营养实验室进行,以叶用莴苣(生菜)为试材,采用深液流循环水培(DFT)法,进行了叶用莴苣硝酸盐积累的变化规律及生理机理,碳氮代谢物与硝酸盐积累的关系,营养液中氮素水平对硝酸盐积累的影响,以及二氧化碳施肥对降低硝酸盐含量的作用效果等方面的研究.
我国化肥的平均用量是美国和欧盟的2.5~2.6倍,农药用量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5倍,肥料和农药利用率远远低于世界均值。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一系列生产、环境和安全问题,如土地生产力下降、重金属积累(主要源于化学磷肥)、水体富营养化、病原菌耐药性增强、药效降低(或失效)、生物多样性减少、食品农药残留超标等。在连作高产条件下,仅依靠传统技术减施化肥农药远远不够,亟待开创新思路、发展新技术、研制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