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月刊与鲁迅身边的文艺青年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11654451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燕》是1936年1月创办于上海的一份文学期刊,前后总共发行过两期便玉陨于白色恐怖之中,未产生大范围的影响,所以文学史中关于它的专门论述不多。然而就是这看上去似乎微不足道的短命的文学期刊,却也曾聚集起一批志趣相投的左翼文艺青年,他们在鲁迅支持下共同为这份刊物的运作、发行献策献力,因此也曾有过出版后“即日售尽二千部”的盛况。本文重新拾取埋藏于历史尘埃之中的《海燕》,以期以之为考察中心还原出1936年前后那个云谲波诡的上海,以及左翼文艺青年以鲁迅为中心聚集并形成重要文化势力的历史图景。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 《海燕》相关左翼作家的聚集背景。梳理《海燕》的筹办背景及筹办情况,涉及到鲁迅与一些作家,如黄源、郑振铎、茅盾、傅东华等的交际情况及《译文》停刊等文学史事件。讨论重点在于左翼作家与书商的矛盾问题。通过对《海燕》诞生背景的考察了解促使相关作家聚集到一起的原因。第二部分,《海燕》相关左翼作家间的交际及人际网络的构建。主要考察两个方面:一方面是30年代前期上海存在的文化势力及鲁迅的选择;另一方面考察《海燕》相关作家以鲁迅为中心聚集的详细情况。左翼身份及鲁迅是促使这些左翼文艺青年聚集并共同创办《海燕》杂志的两个重要因素。鲁迅对左翼阵营的选择也必然是他们能够聚集到一起的前提之一,所以,理顺当时上海存在的文化势力及鲁迅对左翼阵营的选择方能更好地研究这些青年的聚集情况。左翼身份和“左联”之于鲁迅与这批青年,是把他们联结到一起的重要纽带,也是左翼刊物《海燕》得以诞生的重要前提。这一部分的考察旨在以《海燕》这一份期刊为切入点,研究30年代那些充满青春热血的左翼文艺青年为了“革命文学”事业聚集上海的大体脉络,讨论他们从分散走向聚集的原因及过程,是本章的重点。第三部分,与《海燕》有关的文学事件及同人的去向。 《海燕》如同那个白色恐怖年代的许多左翼刊物一样,难逃刚出生便夭折的命运。但即便如此短寿的期刊,因有大量左翼作家的参与在当时也备受当局的关注,引发了一些文学事件,如曹聚仁与《海燕》“发行人事件”、鲁迅作品引发的事件与论争等等。这些事件或多或少最终导致了《海燕》的被禁。这些事件中,曹聚仁与《海燕》“发行人事件”反映了左倾与非左倾作家问的合作与背离问题;鲁迅作品引发的一系列论争则反映了当时不同文化势力间的隔阂与矛盾及对左翼作家的影响。这些事件所涉及人员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各异,所以对它的评说向来也有很大争议。笔者将依据史实,透过这些事件,分析事件背后涉及的文化势力间的隔阂与矛盾。这一部分的研究重点在于与《海燕》有关的文学事件。本文虽以《海燕》为线索,但研究重点不在《海燕》,而是相关左翼文艺青年聚集并形成文化群体和势力的历史图景。写作策略上,以史实为根据,以对相关人员交际情况的考察为重点,以期了解那个动荡又复杂年代上海左翼文艺青年围绕“革命文学”事业形成的文学生活。
其他文献
井盖作为城市的一个细节,在公园绿地中随处可见,对展示城市魅力和传播城市文明起着一定的作用。然而,作为公共环境设施的井盖在多年来一直被人忽视,其形象在全国每个城市几乎
距乔好勤发表《试论图书馆学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已整整20年,其间我国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研究发生了巨大变化,研究方法也经历了艰难的探索。为了与20年前做出比较,文章采
电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必须“按需生产”,因为它不能大量存储。电力系统必须随时调整发电量以达到与负荷需求的动态平衡,否则会造成电量的过剩或者不足,甚至会影响电力系统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是随着我国城市发展带来的行政执法改革运动,顺应了城市的发展需要。然而城管执法过程中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城管执法者和执法相对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不断
液相色谱联用及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HPLC-ESI-MSn)综合了色谱的强大分离性能和质谱的优越定性功能,同时具备灵敏度高、分析快捷等优点,即使在样品稀少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有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对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进行了科学判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地质环境调查监测
<正>《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主管,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中央一级期刊,为中文核心期刊。其定位是公路交通领域应用技术方面的宣传
鲁迅作为一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用辩证的方法来看待人生和社会,将历史和社会都看做过程,并且经常从他人思考的终点开始,探讨理论
任何事物的形成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民国大学女教师群体的形成也是如此。作为早期的高级职业女性,她们的存在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社会分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
目的泛素羟基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l hydrolase L1,UCH-L1)是一种神经元细胞质蛋白。脑脊液中UCH-L1的升高提示着脑损伤的发生。文中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