铟镓锌氧化物与铟锌氧化物靶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qw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平板显示器领域,IGZO-TFT器件有望克服硅基TFT载流子迁移率低、能耗高的缺点。由于IGZO靶材的质量决定了IGZO-TFT器件的性能优良与否,制备高质量的IGZO靶材是IGZO能否成功应用的关键。本文以IGZO靶材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分步共沉淀法制备纳米IGZO粉体增强粉体的烧结活性,分别用冷烧结工艺(CSP)和干压工艺(CP)来制备素坯,对坯体的烧结过程建立了InGaZnO4控制烧结曲线(MSC)。其次,采用行星球磨制备了不同粒径IGZO粉体增加素坯密度,制备出高致密度、低收缩率的InGaZnO4靶材,并采用非等温烧结动力学模型阐明IGZO烧结过程物质扩散机理,采用双Voigt函数定量分析球磨粉体晶格畸变解析行星球磨工艺增强IGZO粉体烧结性能机理,并根据该机理制备结构均匀、低电阻率的In2Ga2ZnO7靶材与IZO系列靶材。最后,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研究了退火温度对IZO、IGZO以及IZO/IGZO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分步共沉淀法的反应温度为10℃左右时,制备的前驱体粉末元素的化学计量比最接近InGaZnO4理论原子比,CSP工艺促进成型过程中粉体颗粒之间的物质运输与重排,提高了素坯初始密度。在同的烧结条件下,CSP坯体致密度高于CP坯体,经200MPa和180℃CSP工艺处理后的素坯在1200℃保温1h后的得到InGaZnO4致密体的相对密度最高为99.30%。MSC模型计算结果显示CSP/PLS工艺与CP/PLS工艺的烧结活化能Qa分别为489.7k J·mol-1与655.6 k J·mol-1。(2)行星球磨工艺球料比与分散剂影响混合粉体分散性,粉体成型的素坯密度最高为67.14%。素坯在1400℃保温150min时,InGaZnO4坯体相对密度达到最高99.50%,电阻率为6.07×10-3Ω·cm。球磨转速影响粉体的破碎效果与晶格畸变,粉体的比表面积、晶粒尺寸以及粉体的晶格畸变随着转速增加而增加。经过300rpm(IGZO-3)和200rpm(IGZO-2)球磨后的混合粉体的晶格畸变分别是100rpm(IGZO-1)后的粉末晶格畸变的1.62~2.85倍,2.01~10.27倍,晶格畸变能的增加使InGaZnO4致密化速率、晶粒生长速度随粉体球磨转速增加而增加。IGZO-1、IGZO-2和IGZO-3压坯烧结后的最高相对密度分别为92.87%、98.72%和99.12%。晶界扩散是InGaZnO4晶粒长大的主要机制,IGZO-1、IGZO-2和IGZO-3坯体的晶粒生长活化能分别为78.78、67.17和49.52k J·mol-1。(3)IGZO粉体(In:Ga:Zn=2:2:1)与IZO-1(In2O3:ZnO=1:1)、IZO-2(In2O3:ZnO=1:3)、IZO-3(In2O3:ZnO=1:5)粉体行星球磨后,IGZO素坯在烧结温度从1250℃增加到1500℃过程中,由于坯体中In2O3的挥发和第二相中的In元素浓度梯度,In的扩散导致In2Ga2ZnO7分解,元素偏析区域随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导致坯体中的第二相随烧结温度增加而增加。素坯在1300℃保温8h后,坯体生成单相In2Ga2ZnO7致密体,其相对密度达到99.25%,电阻率为3.17×10-3Ω·cm。在同等的烧结条件下,IZO-1坯体的电阻率最低,IZO-2坯体的晶粒尺寸最大,IZO-3的致密度最高。烧结温度为1500℃时,IZO-1坯体电阻率最低为2.53×10-3Ω·cm,IZO-3坯体密度最高为99.25%。(4)IZO薄膜在200℃、400℃与600℃退火后,薄膜的可见光的透过率在82%~93%之间,禁带宽度在2.79e V~3.81e V,IZO-2薄膜在经过400℃退火处理后的电阻率最低为2.09Ω·cm,IZO-1薄膜室温下的载流子浓度与载流子迁移率最大为4.17×1017·cm-3与15.34cm~2·V-1·S-1。IGZO薄膜在相同制备条件下,可见光的透过率在80%~89%之间,禁带宽度在3.54e V~3.82e V,薄膜的最低电阻率8.41×10-2Ω·cm,最高载流子迁移率4.78cm~2·V-1·S-1,最高载流子浓度5.85×1019·cm-3。IZO/IGZO薄膜的电阻率最低为4.36×10-1Ω·cm,载流子浓度最大为2.42×1018·cm-3,载流子迁移率最大为7.57cm~2·V-1·S-1。证明同等条件下,IZO/IGZO薄膜保留了IZO薄膜载流子迁移率高的优点,同时具备了IGZO薄膜电阻率低、载流子浓度高的优点。
其他文献
相较于传统的电弧焊接,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具有连接效率高和桥接能力好等优势。然而,当进行中厚板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时,接头仍会存在接头成形不良、组织粗化和层内/层间性能不均匀等问题,难以满足不断提高的成形和服役要求。外加磁场由于能调控焊接过程和凝固组织,已成为近年来优化焊接成形和提高接头性能的新型方法和研究热点。基于此,本文采用外加纵向磁场辅助激光-电弧复合焊接的方法,以316L不锈钢为对象,采用高速
学位
Al-Zn-Mg-Cu系合金是航空航天、国防领域和交通运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结构材料。随着我国大飞机和轨道交通产业的快速发展,对Al-Zn-Mg-Cu系合金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传统铸造技术制备的合金,由于受合金元素固溶极限低、晶粒粗大及晶间第二相等因素的限制,合金的强度很难提高。利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的Al-Zn-Mg-Cu合金,具有溶质含量高、晶粒细小、组织均匀,塑性成形性和时效强化效果
学位
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结构因其比表面积高、孔隙结构有序、有机无机组成成分可调和拓扑结构多样化等优势而受到广泛研究关注。随着各种新型MOF结构的不断涌现,其在气体储存与分离、催化、传感以及光电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同时,MOF结构导电性弱和稳定性差等问题,制约了其在许多领域的实用化进程。相较于单一MOF结构而言,对MOF结构进行复合处理
学位
内嵌金属富勒烯是一类在空心碳笼中嵌有金属离子或金属团簇的新型碳纳米材料。内嵌金属富勒烯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其功能化及多元应用一直是科学家追求的目标,对内嵌金属富勒烯的衍生化研究也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金属富勒烯的衍生化研究集中于中性分子,对其离子的衍生化研究相对较少。本课题以内嵌金属氮化物富勒烯及单金属富勒烯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化学或电化学手段将它们氧化或还原为正离子或负离子,并
学位
冶金煤气含有燃料氮组分(HCN和NO)的特点,增加了冶金炉窑NOx排放控制的复杂性。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冶金含氮煤气的反应机理,发展了适用于含氮煤气燃烧的详细与简化反应机理,获得了煤气燃烧燃料氮转化路径,开发了含氮煤气无焰燃烧超低NOx排放关键技术。首先,基于射流搅拌反应器实验和化学动力学模拟,对详细机理PG2018进行了优化,得到包括151种组分和1408步反应的新详细反应机理PG2018mod,提
学位
如何利用正问题方法获得的流动规律及损失机理来有效控制叶轮内部流动状态、获得高效叶轮机械是设计过程中的难点。由于反问题方法定解条件是流场的气动参数,建立了设计输入和流场特征之间的关联,使得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调整气动参数来直接控制叶轮内部流动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设计。因此反问题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其发展仍然滞后于正问题方法。反问题方法有待继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包括:叶片变形带来的网格更新问题,影响着反问题
学位
部分低阶煤中存在较高含量的碱金属和痕量元素,在燃烧过程中逐渐释放并迁移转化,其影响不容忽视。如含钠物质会引发换热面沾污结渣,而砷的释放会导致脱硝催化剂中毒并增加污染风险。本文提出添加高岭土以实现Na、As的协同控制,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宽温区内高岭土结构衍化与吸附的关联机制不明;高岭土对气态Na、As的协同控制行为与作用机理尚不清晰;燃煤过程中高岭土在沿程换热区域内对Na、As的协同控制效果与
学位
微藻作为可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体,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生物医药、环境治理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利用微藻进行烟气净化和污水处理,不仅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而且可获得微藻生物质资源。将此类环境型微藻进行水热液化转化,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实现其资源化利用。本论文选取高氮元素含量的螺旋藻和高灰分含量的栅藻作为环境型微藻的代表,重点探究了环境型微藻水热液化过程中氮元素的形态演化过程,灰分对环境型微藻水热液化的作用,
学位
散热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微机电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的冷却技术中采用最多的工质为水。液态金属拥有更为优良的热物性,有望使微机电冷却系统获得更好的冷却性能。本文将典型液态金属应用于微小通道和微射流热沉中,对其冷却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由于液态金属的普朗特数非常小,其在通道内往往处于“流动非充分发展而热充分发展”状态,仅在通道水力直径较小时能够使用热阻模型。为此,本文发展了适用于液态金属的微小通道热沉
学位
化学链燃烧(CLC)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化石能源低碳利用方式,目标是将化石燃料完全氧化为CO2和H2O,而化学链气化(CLG)则是实现碳氢燃料的部分氧化,目标产物为合成气(CO、H2等)。对于上述两种不同的化学链过程,氧载体都是影响其大规模工业应用的“卡脖子”问题。本文从廉价复合氧载体的协同效应和反应调控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着手,开展了以下几个工作:1)基于还原阶段热中性原则确定了复合氧载体的原料配比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