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乡镇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以安徽省长丰县吴山镇为例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nkduck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整个地球生态环境的支撑。但是从人类社会出现开始,人类的活动就一直影响着生态环境。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的整个生态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出现了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环境污染、资源衰竭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当前的城镇化建设在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在生态文明层面存在不可回避的问题。在这样的环境状况下,探究马克思主义和传统为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来指导城镇化中生态文明的建设,对实现城镇化的永续发展就具有更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要深入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创生态和谐、稳定、美丽的家园。  全文主体主要包括三大块五个部分:  首先是基本理论方面的阐述。一是论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梳理了论文的具体研究范围和角度。二是阐释了城镇化和乡镇生态文明的相关理论,分别介绍了城镇化、乡镇生态文明的含义,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和新型城镇化应当遵循的原则,以及城镇化与乡镇生态文明之间的关联,从而理清论文研究思路。三是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的科学内涵,旨在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为城镇化中生态文明建设做思想指导。同时还重点阐发了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有关生态伦理思想的现代意义,其中包括儒家“参赞化育”、“民胞物与”的和谐思想,佛教“众生平等”、“同体慈悲”的博爱思想以及道家“道法自然”、“物无贵贱”的平等思想,为城镇化中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传统文化层面的思想指导。  其次,论文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实地调研做了概要分析。一是通过问卷调查方式,选取长丰县吴山镇居民为调查对象,通过回收问卷进行定量分析,以此发现存在的问题。二是通过访谈方式,对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和当地居民进行访谈,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原因。三是收集查阅资料,对吴山镇城镇化中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全面了解。同时,根据实地调研得出的问题以小见大,指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不足。  最后,论文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以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中生态伦理思想,作为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导,使具体建设拥有理论参照。同时针对城镇化中乡镇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提供相应的解决途径与办法。就此,以期通过理论、实际两个层面,为城镇化进程中乡镇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其他文献
行政机关除了制定行政法规、规章以外,还发布大量的具有强制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与措施,即非立法性行政规范。由于现代社会发展对行政的需要,非立法性行政规范已深入到行政的全部领域,在行政管理实务中被广泛适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发挥了其他行政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非立法性行政规范存在的问题同样不可忽视,而且严重影响到政府的形象,阻碍了行政法治化的进程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如何完善制
法解释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部门法学的重视,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哲学解释学否定解释的客观性,但我们却无法否认作者规定了文本的核心意思,因此不可忽视解释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ubstitution substrate for rice seedling on upland fields,this paper uses spent mushroom substrate to study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
当代中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在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的综合影响之下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的状态,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的道德品质有所弱化。当代中学生的德育教育面对的是全新而又
迷宫密封腔内的气体流动,可以通过由双控制体模型导出的基本方程组来表示。在此基础上,针对带周向挡片的迷宫密封,提出了利用优化原理求解其静态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的方法,然后在
农村公路的建设是农村经济的发展的推进剂,其中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农村公路占很大比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和施工工艺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农村水泥
一、刀具结构设计(见图1)rnrn  1.刀体rn根据Z35摇臂钻床对刀具装夹的要求,刀体的尾部锥度为莫氏5号,同时在刀体对称位置设计两个装刀槽。刀体材料采用40Cr或45钢,调质处理硬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水平式隧穿磁强计在应用中,直梁所受的最大应力超出其许用应力出现直梁断裂的现象,同时由于所需驱动电压较高,限制了磁强计的应用范围.文中优先考虑梁内部应力对隧穿磁强计直
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在司法中适用混乱、标准失衡,从而有些学者主张不要适用13条但书,但本文认为不加以适用则必将牺牲许多个案的正义。笔者通过探讨13条但书的法哲学基础,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