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流中颗粒-气泡碰撞概率模型修正及微细粒矿物分选过程流动强化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liu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优质矿产资源的持续消耗,低品质矿石成为今后矿产资源利用的主要对象,这类矿石中有价矿物通常嵌布粒度极细,其高效利用首先面临微细粒分离问题。浮选是应用广泛的细粒矿物分选方法,目的矿物首先在浮选药剂作用下进行疏水化处理,而后在气-液-固三相流动过程中,目的矿物颗粒与气泡碰撞并发生黏附,跟随气泡上浮实现与杂质矿物的分离。通常,矿物颗粒越细,浮选效率越低,主要原因是其质量小、动量低,与气泡的碰撞概率低。浮选大多发生在湍流环境中,调控湍流强化微细粒与气泡碰撞是改善微细粒浮选效率的有效方法。但当前湍流对颗粒-气泡碰撞概率的作用机制不明确,湍流中颗粒-气泡碰撞概率的定量预测模型缺乏,这导致强化微细粒分选过程的湍流调控方法有限、强化效果不显著,影响了微细矿产资源的回收利用。本文以湍流中颗粒-气泡碰撞概率预测模型的构建为重点,首先在层流中明确了流体流动与颗粒、气泡性质对颗粒-气泡碰撞概率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制;通过深入挖掘层流、湍流中颗粒-气泡碰撞过程的差异性,明晰了湍流在颗粒-气泡碰撞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构建了湍流中颗粒-气泡碰撞概率预测模型;依据新建模型的预测结果,设计了提高微细粒与气泡碰撞概率的流动环境,最后验证了该湍流调控方法对微细粒矿物分选的强化效果。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包括:建立了在单气泡-多颗粒体系中计算颗粒-气泡碰撞概率的数值方法。使用大涡模拟方法精细解析气泡周围湍流特征,将颗粒视为质点,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法耦合计算流体流动与颗粒运动。通过该方法计算所得的颗粒-气泡碰撞概率与第三方经典文献数据基本吻合,证明了该数值方法可以用来解析颗粒-气泡碰撞过程。基于验证的数值方法,计算了不同流动条件及颗粒、气泡性质下的碰撞概率。结果表明,无论在层流或湍流中,碰撞概率总是随颗粒直径、密度增加而升高,随气泡滑移速度增加而降低;对于确定的颗粒和气泡,存在最优的湍流强度使碰撞概率达到最大值,该湍流强度最优值随颗粒粒径、密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气泡滑移速度的增加而增大。揭示了湍流在颗粒-气泡碰撞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其一,湍流扩散作用使颗粒时均下落速度降低,而对时均径向速度没有影响,由此,颗粒下落运动相同距离的时间增加,进而径向运动距离增大,导致颗粒与气泡相距更远,引起了时均碰撞概率的降低;其二,湍流中颗粒随机脉动运动增大了发生随机碰撞的概率。两种机制共同作用导致了碰撞概率最大值的出现:在颗粒粒径、密度较小时,颗粒随机运动引发的碰撞概率随湍流强度增大而增长更快,时均碰撞概率降低更慢,因而最大碰撞概率出现在较大湍流强度处。建立了湍流中颗粒-气泡碰撞概率数学模型。首先通过引入惯性作用项与临界碰撞角修正,建立了准确性更好的层流中颗粒-气泡碰撞概率预测模型,在90?Reb?496 0.05?St?3.33的范围内,修正后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9.36%,最大相对误差为18.34%,优于经典的Weber-Paddock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18.6%,最大相对误差达36.8%)。在湍流中,现有模型预测结果与模拟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偏差,均不能满足定量预测的需求。在层流中碰撞概率修正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湍流扩散作用与随机作用,以与湍流强度、湍流动能耗散率和颗粒、气泡性质相关的函数来描述湍流扩散作用项与随机作用项,建立了湍流中颗粒-气泡碰撞概率预测模型。当0.0035?Sttu r?1.199时,该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9.41%,最大相对误差为18.45%。构建了微细矿物颗粒与气泡高效碰撞的湍流环境。颗粒-气泡碰撞概率模型表明,针对性提高湍流脉动强度和湍流动能耗散率是强化微细粒浮选的关键,而非简单的增加浮选设备能量输入、提高矿浆流速。增加湍流脉动强度与动能耗散率可使随机碰撞概率增大、气泡尺寸降低,有利于粒径不超过75μm的微细颗粒与气泡碰撞概率的提高。通过研究强化湍流的流体动力学方法,在浮选管流矿化方式的基础上,借鉴强化换热领域的湍流调控技术,通过在圆管中布置多个三角翼形涡流发生器诱导含能湍流涡来提高湍流强度和动能耗散率。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当矿化管内流速为2m/s时,在矿化管中布置多个底面张角为90°的涡流发生器后,其内部横截面平均湍流强度峰值可达到50%以上,湍流动能耗散率可达174m~2/s~3以上,矿化管中气泡Sauter平均直径降低至0.12mm,效果远超当前浮选设备。以微细一水硬铝石纯矿物与低品质铝土矿为矿物样品开展浮选试验,在相同管流流速2m/s下,添加涡流发生器可使粒径在20μm以下、20~45μm、45~75μm的一水硬铝石纯矿物的浮选回收率分别提高30.26%、14.73%与6.38%。相同能耗与药耗下,与当前常规的实验室浮选设备XFD单槽浮选机相比,涡流矿化管将低品质铝土矿中Al2O3的回收率提高了17.11%。本课题的研究结论有望丰富湍流强化微细粒矿物分选过程的基础理论,为微细粒矿物浮选设备的优化与研发提供理论参考。该论文有图89幅,表12个,参考文献124篇。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煤炭生产效率,原煤输运能力不断提高,导致输煤转载过程中的粉尘污染不断加剧,特别是立井提升系统。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煤矿井下开采过程或隧道开挖过程中的粉尘扩散进行了系列研究,而关于煤炭运输中粉尘问题的相关研究相对很少,尤其是煤矿井塔内的粉尘。因此,本文以东滩煤矿井塔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三维物理模型;从气固两相流理论出发,系统地研究了井塔内粉尘随风流运移全过程;采用自主编程的方法发掘了不同粒径粉
学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用户对软件产品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这导致软件公司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软件产品是研发人员脑力劳动产物,研发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创作能力,通常能做到一专多能或多专多能,并且研发人员的工作效率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不同研发人员在完成软件产品中同一项任务时,不同的工作效率会导致软件产品的研发成本和工期存在差异。如何将研发任务合理地分配给相应的研发人员,在保证研发出高质
学位
21世纪以来,城市发展面临诸多困境,智慧城市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徐州市作为老工业基地,同时作为率先向现代化城市转型的城市之一,研究其智慧城市建设,对许多面临同样困境的老工业城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城市由市民组成,随着公民社会的迅速发展,公众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意识逐渐萌芽,政府有关部门和学界也逐渐认识到公众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关于徐州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公众参与的影响
学位
支护作业是煤矿巷道掘进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支护工劳动时,不仅要受到井下环境、巷道结构和作业强度的影响,还要时刻注意周围异常情况,极易产生作业疲劳。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支护工却没有合理的休息制度,长此以往,支护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安全遭到重大影响。对综掘工作面支护工井下作业情况进行实地考察,调查支护工易劳损身体部位;设计模拟实验,对采集的表面肌电数据进行特征分析;探讨支护工疲劳状态下时频域指标变化
学位
矿井通风系统是煤矿生产系统中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在矿井实际生产中广泛使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的风机联合运行供风,但在进行多风机联合运行调控时,会造成风机间的相互扰动,而目前低效、落后的通风控制方式不但无法达到多风机通风网络风量的按需调控,而且造成了巨大的电能浪费。针对多风机联合运转时的相互影响以及按需变频调风难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风机变频调节对通风网络特性的扰动机制以及多风机间的相互影响规律,结合风机变频
学位
针对硬岩巷道掘进工作面岩石破碎效率低以及机械刀具磨损严重等问题,利用超前割缝具有破坏岩体完整性、创建自由面、辅助刀具楔入岩体等特点,将超前割缝融入机械滚刀挤压破岩中,提出超前割缝辅助碟形滚刀挤压破岩方法。本文采用理论分析、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碟形滚刀挤压破岩性能进行研究分析。在岩石破碎特性的相关理论基础上,对盘形滚刀挤压破岩过程和机理进行研究,并根据摩尔-库伦岩石强度理论和岩石压碎区应力
学位
构造煤发育的区域往往是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地带,原因是构造煤特殊的煤体物性和包括甲烷解吸滞后在内的甲烷吸附解吸特性。因此,研究构造煤的甲烷解吸滞后行为及其微观机理,对认识构造煤吸附解吸规律和煤与瓦斯突出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分子动力学、煤岩学、构造地质学和瓦斯地质学等学科领域的理论和方法,以贵州西部月亮田煤矿构造煤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手标本和镜下观察,研究构造煤变形特征;基于多种流体注入技术,
学位
煤炭地下气化(Underground Coal Gasification,简称USC)工程是国家绿色矿山战略的重要组成。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气化通道及燃空区围岩面临着显著地高温作用,同时,高地应力作用下围岩变形能积聚极易诱发煤岩突出、岩爆等冲击动力灾害,导致气化中断,甚至发生煤气泄露等矿区环境污染问题。因此,要保证煤炭地下气化的安全高效运行,必须明确高温环境中围岩体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变形与失稳机制
学位
智能化开采是实现煤矿安全、高效、绿色生产的必由之路。煤层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如何提升智能化开采装备对不同工况的适应性,是智能开采中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液压支架作为煤矿综采工作面的关键机电装备,其智能化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综采工作面的安全开采能力和效率,而其支护位姿的自主控制是实现液压支架智能化的必要条件。当前,液压支架无法根据煤层地质条件和顶板性状的变化,自主调节支护位姿,需要人工进行频繁干预,不
学位
黄陇侏罗系煤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具有大采高、大采深的特点,主要受到顶板离层水害威胁,其顶板侏罗系软弱泥质隔水层与白垩系巨厚层坚硬含水层交界处容易形成离层积水,该区域离层水害瞬时量大,且在突水过程中伴随强烈的泥砂俱下,导致工作面被水淹没、被泥砂掩埋,威胁矿井安全生产,需要对离层突水事故进行研究,建立离层突水预报预警体系。本文以招贤煤矿一采区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侏罗系覆岩工程地质特性的基础上,结合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