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云娜”路径集合预报试验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g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洋面上常规观测资料的缺乏,初值误差问题为台风路径预报的关键问题。而集合预报方法是解决初值误差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将集合预报技术应用于热带气旋路径数值预报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国也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针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路径的比较成熟的集合预报方法。因此,本文选用两种初始场加扰方法,针对2004年0414台风“云娜”进行一系列集合预报试验,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   (1)采用简单的Monte-Carlo法构造集合预报系统。各评分表明,总体而言集合预报要优于控制预报,但纯统计意义的Monte-Carlo法动力意义不足,导致集合成员发散速度偏慢,离散度偏低,因此对于台风路径集合预报而言,随机扰动法并非为理想初值扰动方法。   (2)采用繁殖法比Monte Carlo法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其增强了动力过程约束,保证了集合离散度增长速度。对于台风路径预报而言,台风登陆时间和地点的误差明显小于控制预报,台风移动也更接近实况。同时预报效果也优于随机扰动法,说明繁殖法在台风路径集合预报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3)繁殖后叠加人造台风模型试验,与仅用繁殖法相比,对台风的路径预报有明显改进,尤其对于台风初始定位,表明在增加人造台风改进初始场质量后,使用该扰动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同预报技巧,从而改善台风路径预报精度。   (4)刚增长模繁殖法生成集合预报的初始扰动场时,增长模应从两方面达到饱和,一是增长模人小的饱和,二是增长模分布的饱和。从增长率趋于平稳以及形态相似系数达到饱和这两方面考虑,对于WRF中尺度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扰动需要2-3天的繁殖时间可达到饱和要求。   (5)在增长模繁殖过程中,对增长模不断进行动态调整情况下,扰动的增长率可以达到一个比较人的数值,在形态饱和方面,动态调整能在很人程度上克服自由繁殖时扰动饱和时间滞后的缺陷。
其他文献
对于中小尺度数值预报模式而言,湿物理过程即水成物之间的互相转化,成云致雨过程及其相应的动力、热力效应对降水的预报性能是相当重要的。为提升GRAPES-Meso(区域中尺度模式)
本文利用山西省62个台站1960年12月~2008年12月逐月降水资料,同期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太平洋海温资料等,用Z指数及其修正的各级早涝等级指标表征山西单站季、年旱涝程度,同
随着大气中PM10、PM2.5等污染物增多以及酸雨的频繁发生,由此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在介绍了气溶胶和酸雨的一般概念、危害和山西省污染现状之后,对山西省2006-2009
利用2006年和2007年冬季南京雾外场试验中取得的雾水、污染气体、大气气溶胶连续监测资料,分析了雾水化学组分特征,探讨了雾水酸度来源及雾水离子浓度与大气污染物的关系。结果
利用2006年夏季青藏高原地区OMI(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臭氧廓线卫星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在偏西型和偏东型南亚高压条件下青藏高原臭氧垂直结构和变化特
集合Kalman滤波的一个重要优点就是利用一个随天气流型演变的背景场误差协方差来进行资料分析。同时,集合Kalman滤波作为标准Kalman滤波的一个发展,突破了其原始线性系统的假设
本文利用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6年7月20-24日发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冷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将干侵入问题与东北冷涡暴雨的发生发展
利用1978-2007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160站月平均降水资料、743站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东半球区域30~60天振荡(ISO)强度年际变化对中国南方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
自上世纪90年代末集合Kalman滤波(EnKF)方法开始应用于大气资料同化领域以来,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实际应用方面都有了较大进展,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国内对中
本文采用了1951-2006年全国730个站点逐日气温资料、气象台站的月平均气温,海平面气压,北半球海表气温和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距平指数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逐日和月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