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澳类季风环流及其与西南澳洲降水的关系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yjs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20世纪下半叶的持续增暖,全球陆地大部分地区存在着干旱化的趋势。干旱气候变化引起的沙漠化和生态退化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等重大科学问题已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对于干旱的现状分析、成因探讨以及未来趋势预测成了许多研究的焦点问题。由于干旱趋势的加剧,对于典型区域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区域的干旱成因,并且也将有利于帮助认识其它区域的气候变化。澳大利亚西南部(SWWA)处于印度洋的东海岸,是西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旅游中心的所在地,同时也是西澳农业的主产区。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澳洲西南部的雨季降水减少了15-20%,降水的减少使得内陆径流量骤减了将近50%。SWWA地区降水的减少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时成为了许多计划和研究的焦点和热点问题。   本文利用近60年的观测、再分析、以及模式资料,以澳大利亚西南部雨季降水的持续减少为切入点,通过对西南澳洲大尺度大气环流的动力、热力结构,环流季节演化特征,和澳洲西南部降水分布的研究,首次提出了西南澳类季风环流(SWAC)的概念。讨论了此环流的季节、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对SWWA地区冬季降水的影响,探讨了此环流的外部驱动因子,建立了SWWA地区季节降水经验模型,分析了SWAC的可预报性,比较了此环流与经典副热带季风系统一东亚夏季风的异同之处。主要结论如下:   (1)SWWA冬季降水与已知的影响澳洲降水的气候系统之间的关系   系统分析了已知影响澳洲降水的气候系统,如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ENSO Modoki(EM)、印度洋偶极子(IOD)以及南半球环状模(SAM)对SWWA地区冬季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气候模态均不能解释SWWA地区雨季降水的长期变化。特别的,本文的研究表明前人工作中指出的SAM与SWWA地区冬季降水之间的显著负相关关系是由于极端事件造成的。   (2)西南澳类季风发环流-SWAC概念的提出   通过对西南澳洲气候背景下的降水、环流的季节循环、动力、热力结构以及海陆热力差异的分析,发现SWWA地区的环流表现出类似季风环流系统的特征,也即干湿季节的交替出现、风向的季节性反转、强的海陆热力差异以及海陆热力梯度方向的季节性反转。基于此,首次提出了西南澳类季风环流-SWAC的概念。   (3)SWAC的季节、年际、年代际变化及其与SWWA冬季降水的关系   基于结论(2),分析了西南澳类季风环流的季节、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定义了表征SWAC爆发早晚、强度的气候指标;研究了SWAC与SWWA地区降水在年际、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关系。结果表明:SWAC的季节推进与SWWA地区的降水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SWAC环流的强度不仅可以解释SWWA地区前冬、后冬降水的年际变化,而且揭示了SWWA地区降水减少的长期趋势与SWAC环流的长期减弱趋势密切相关。   (4)SWAC、SAM以及SWWA冬季降水之间的关系,SWAC环流外部驱动因子探讨   通过将SWAC环流强度指数分解为与SAM变化相关的部分和独立于SAM变化的部分,发现SAM与SWAC环流之间的关系是与SWWA地区冬季降水线性独立的部分决定的。而影响SWWA地区降水的SWAC环流部分是线性独立于SAM的。关于SWAC环流的外部驱动因子,本文指出行星尺度热对流的季节性移动使得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产生季节性变动,导致SWWA地区对流层低层的盛行风向发生季节性反转,这是SWAC环流存在的“第一推动力”。而SWWA地区以西的南印度洋海温的变化为SWAC环流提供了“第二推动力”。数值试验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以上推论的正确性。   (5)建立了SWWA地区季节降水经验模型   鉴于SWAC环流与SWWA地区降水之间紧密的耦合关系,将SWAC环流作为影响因子,建立了SWWA地区前冬和后冬季节降水的经验模型,并进行了“单点剔除”和“7点剔除”的59年(1948-2006年)后报试验。结果表明,引进单一SWAC环流因子的经验模型较引入其它气候因子的要好。这为分析研究SWWA地区季节降水提供了新的途径。对SWAC环流的可预报期限分析表明,SWAC环流的最大可预报期限大致为6天。   (6)IPCC AMIP大气环流模式对于SWAC环流模拟的评估   从SWAC环流的季节特征、年循环、对应的环流异常以及年际变化的角度评估了国际现有的大气环流模式对于SWAC环流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除了NCAR的CCSM3模式以外,其余模式基本均能再现SWAC环流的季节特征、以及对应的环流异常。但是对于SWAC环流的年际变化、季节演化的模拟能力所有模式的结果均不尽人意,表现出较大差异,尚有不足,还需进一步的完善。   (7)SWAC环流与东亚夏季风的类比分析   从两个季风系统所处的地理位置,影响区域的降水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类比分析研究。首先两个季风系统的季节推进及强度均与各自半球的副热带高压的位置、移动密切相关。并且发现SWWA地区前冬降水与华北盛夏降水表现出相似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而SWWA地区的前冬降水提前了华北盛夏降水两个月时间,这为预测华北盛夏降水提供了重要的可预报源泉。
其他文献
利用开顶式气室对油菜进行了二种不同CO2浓度(550μmol·mol-1、750μmol·mol-1)处理,以自然环境大气CO2浓度为对照,研究了油菜株高、叶面积、光合生理、产量及品质的变化与差异。并探讨了大气CO2浓度升高状况下油菜生长、生理特性和产量品质变化趋势。研究表明:(1)随着大气CO2浓度的升高,油菜的株高呈增加趋势。550μmol·mol-1、750μmol·mol-1与对照CO2浓
本文用NCEP/NCAR500hPa季、月平均位势高度场定义了冬季(12~2月)和12、1、2月逐月西太平洋副高的面积(S)、强度(P)和中心位置(λc、φc)这三种环流指数,求得了它们的1948/49-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两个凡是”被推倒了。党史界对西路军问题有了些不同的声音,文艺界有了些以西路军为题材的作品。对此,李先念当然不会无动于衷。但是他身兼双重身
激光雷达是当前一种应用广泛的主动式遥感工具,本文针对兰州大学两台激光雷达,CAMLTM CE-370-2和MPL-4B分别在2005年7月至2007年1月及2007年3月至2009年1月的观测资料,经过大
利用1979-2007年的美国NOAA卫星逐日OLR资料、1979-2007年我国地面观测站逐日降水量资料和1979-2007年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选用张庆云定义的东亚夏季风指数,采用波谱分析
本文在小时标准冰厚模型的基础上,对模型中简化的参数进行了补充,并利用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电线积冰事件观测记录等对该模型的各模块进行了模拟验证,分析了产生模拟误差的原因,结合我国冻雨、雾凇发生的机制及气象条件,对该模型进行了改进,形成了一套较为准确的导线覆冰参数化方案。利用修改前后的导线覆冰参数化方案,对2008年1~2月初发生在中国南方的一次大范围导线覆冰事故进行了模拟和讨论。主要结论如下:(
学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旱灾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及时准确的干旱监测对政府决策部门的抗旱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及时准确的干旱监测又是气象灾害监测中的重点之一。遥感干旱监测能够
中小学生是人生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校园学习的基础阶段,人生最重要的十二年时间就是这段时光。每一位人民教师都需要符合国家的教育法的规定,都需要完善自身修养,在教学实践
本文利用1974-2008年逐日站点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南海北部北风冷涌及其环流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利用诊断分析、数值试验等方法对南海北部冷涌的年际变化及其可能原因
本文使用耦合了非感应起电机制和整体放电参数化方案的WRF(v3.4.1)中尺度模式,选取Morrison双参数微物理方案,讨论气溶胶分别作为云凝结核(CCN)和冰核(IN)对雷暴云微物理过程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