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一组具有侵袭性或高度侵袭性的成熟B细胞性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最常见的一种亚型,其生物学特征和临床异质性很大,发病率逐年升高。除了淋巴瘤细胞本身,肿瘤微环境在疾病进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炎症状态在肿瘤微环境中至关重要,由抗原刺激、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淋巴损伤期间的环境条件诱导。目前已有许多关于炎症反应的报道,其引起的免疫功能障碍可能是DLBCL的发病机制之一。TNF-α、IFN-γ、IL-2R、IL-6、IL-10等炎症相关细胞因子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肿瘤微环境中有着重要意义。其中TNF-α可通过激活NF-κB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信号传递通路来调节肿瘤细胞,在淋巴细胞的生长、分化和成熟等环节中发挥作用,参与免疫调节。有学者认为TNF-α的表达水平可以反映血液系统肿瘤增殖活性和体内肿瘤负荷,与临床预后差有关,血浆中TNF-α水平的升高预示着疾病进展和预后欠佳,可作为预后和病情监测指标。国际预后指数(IPI)被广泛用来判断DLBCL患者的预后,但即使具有相同IPI的患者,其生存期亦不同,表明IPI亚组中仍然存在着异质性。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发展,在2004年Hans等人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分为生发中心型(GCB)和非生发中心型(non-GCB)。较多研究认为GCB型与non-GCB型相比预后较好,但临床观察中,两者内部异质性较强。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尤其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浆中TNF-α的表达情况及临床价值,并进一步比较分析DLBCL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通过对生发中心型(GCB)与非生发中心型(non-GCB)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发病特点和预后因素的探讨,为临床分层诊治和评估预后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9年就诊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266例作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供者1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两组对象血浆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同时收集其相关临床资料。相关实验数据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结果:1.病例组TNF-α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不能分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滤泡性淋巴瘤(FL)、周围T细胞淋巴瘤(PTL)、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结外NK/T细胞淋巴瘤(NK/TCL)、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套细胞淋巴瘤(MCL)、边缘区淋巴瘤(MZL)、肝脾T细胞淋巴瘤(HSTCL)、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中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DLBCL患者中,TNF-α的表达水平与年龄、IPI评分、B症状、LDH水平及Hans分型相关,年龄>60岁、IPI评分中高危组、有B症状、LDH升高、non-GCB型患者血浆中TNF-α水平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DLBCL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L-1β、IL-2R、IL-6、IL-10、TNF-α、LDH、β2-MG水平均高于治疗后,其中IL-2R、TNF-α治疗前后的表达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87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其中non-GCB型55例,GCB型28例,剩余4例患者因相关检查未完善而无法分类。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示non-GCB型与GCB型在年龄、ECOG评分、IPI评分、LDH水平、TNF-α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上指标对non-GCB组生存率影响更为明显。结论:1.所有不同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浆中TNF-α的水平均高于同期健康对照组,在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中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DLBCL患者中,IPI评分中高危组、乳酸脱氢酶(LDH)升高组TNF-α水平明显升高,提示TNF-α高表达可能与肿瘤负荷相关;3.TNF-α在DLBCL患者治疗前后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作为判断淋巴瘤预后及治疗效果的辅助指标;4.DLBCL中non-GCB型较GCB型更为常见,在单因素预后分析中,年龄、ECOG评分、IPI评分、LDH水平、TNF-α水平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且主要影响non-GCB型。non-GCB亚型患者的OS、PFS与GCB型患者相比均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