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了浙江长兴煤山C剖面、湖州黄芝山剖面从长兴阶顶部到印度阶底部的牙形类生物地层。
在煤山C剖面,重新测量了从22层底部到30层底部的连续地层,并无间断采集了53个牙形类样品。通过处理和分析,共识别出21个牙形类种(含种及亚种),其中14个(含种间过渡形态)属于Clarkina属、6个属于Hindeodus属、1个属于Isarcicella属。以上述属种的延限为基础,建立了6个牙形类化石带,从底到顶依次为:Clarkina changxingensis changxingensis带,Clarkina bachmanni带,Clarkina parasubcarinata 带,Clarkina changxingensis yini-Clarkinameishanensis zhangi带,Clarkina meishanensis meishanensis 带,Hindeodus parvus带。
在黄芝山剖面,系统测量了与煤山剖面研究地层大致相当的层位,以岩性变化及组合为依据,划分出21个单层,其中,从第O层到第8层为长兴组顶部,从第9层到第20层为殷坑组底部;共采集67个牙形类样品,经过处理、分析,识别出17个牙形类种(含种及亚种),其中10个属于Clarkina属、7个属于Hindeodus属。在属种延限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5个牙形类化石带,从底到顶依次为:Clarkina changxingensis changxingensis带,Clarkina parasubcarinata带,Clarkina changxingensis yini-Clarkina meishanensis zhangi带,Clarkinameishanensis meishanensis带,Hindeodus parvus带。
比较本次研究华南地区煤山、黄芝山剖面和伊朗剖面的研究结果表明,两个地区的牙形类生物地层学对比较为困难。根本原因之一是因为伊朗的研究是基于对牙形类化石鉴定的不同方法,或者个别在伊朗建立的新种如Clarkina nodosa、Clarkina iranica是地方性特殊种,在世界其他地区从未有过报道。基于这种局限性,华南和伊朗的牙形类生物地层学对比只能依据其他典型的牙形类化石如Clarkina changxingensis changxingensis、Clarkina changxingensis yini、Clarkinameishanensis zhangi、Clarkina meishanensis meishanensis和Hindeodus parvus 。
除牙形类生物地层学之外,本论文还介绍并强调了“居群”研究方法对于二叠纪晚期--三叠纪早期的牙形类舟形分子的鉴定的重要意义。尽管目前为止对于该鉴定方法的应用还不甚广泛,但它却可能是解决Clarkina属的分类问题,以及二叠一三叠系牙形类分带问题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