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公共服务型社会建设。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政府职能之一,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自2006年10月1日起,上海市取消了小学晚托班管理费,大部分学校因为不能收费,所以停办“晚托班”,未成年学生在每天下午3点半就放学,离开学校,而此时大部分家长还没下班,造成看护、管理真空,部分学生没地方去、没人管的现象。由于学校晚托班的退出,一些社会机构、个人都在提供类似的托管服务,但收费高、没有安全保障、缺乏专业资质等问题凸显。公众对于“晚托班”公共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以提案议案和书面意见形式,呼吁尊重社会和家长的需求,改善民生状况,解决民生问题。鉴于这种情况,探讨公益性“晚托班”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显得尤为必要。
西方对公共产品供给研究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在实践运用中也有了相当程度的探索并形成了有效的实践经验,本文在研究西方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发展历史和对解决未成年学生放学后管理问题经验的基础上,主要运用了文献分析法、访谈和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公益性“晚托班”公共产品供给模式进行了研究,期许对上海市解决“晚托班”问题提供对策建议。除了绪论部分之外,本文第一部分对公共产品、公益性“晚托班”的概念、性质和特点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以案例的形式分析了上海市公益性“晚托班”政府供给、市场供给和志愿供给模式,查找了供给总量不足、供给主体相对单一、供给水平不平衡、公众参与率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等上海市公益性“晚托班”公共产品供给目前存在问题;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查,较为详细地了解了上海市公众对公益性“晚托班”的总体需求和场所、师资、收费、活动等方面的需求;第四部分依托对国外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以及国内和国外对解决未成年学生放学后管理问题的研究,寻找对上海市的启示;第五部分聚焦公益性“晚托班”公共产品供给模式设计,同时对有效供给提出若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