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到民国的佛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城市, 1447年佛山筹备自治,兴盛的工商业和浓厚的地域文化使佛山成为一个带有传统聚落特征的工商业城市。到1930年代佛山第一期近代化马路建成,它在近五百年间的城市变迁投射在街巷形态的变迁上,是一部自然史、日常史和制度史变迁交织的街头文化图景。
本文所研究的是历史,但又不完全是历史。透过历史的,是现实的文化自觉。本文关注的是近代中国,关注的是民间或者官民共同进行的对城市街巷的建设活动,关注的是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的影响。希望能够通过重构佛山街巷中的传统公共生活空间,来重温这个城市逝去的繁荣和一种“和谐的浪漫的城市街头生活图景”,从而为现在的这一场城市运动寻找历史痕迹和现实的教益。
从实践的角度上来看,本文探究了佛山城市化演进中的形态问题,论述了在空间层面自下而上的社会生活变迁和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城市在城市化演进过程中产生的形态问题的制度根源,对今后传统城市的形态规划和设计去向提供了参考意见。
本文试图通过对佛山城市街巷空间发展的研究,从社会的角度认识交通和街道,研究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城市肌理的关系,厘清城市史研究中的三个基本问题:
如何通过城市自然史的变迁判断一类城市的状态(从聚落到城市);如何通过日常史的叙述描述城市空间与社会生活的关联性问题(中世纪城市与工商业城市的界定);如何通过制度史的演变来理解城市的拼贴性,以及对待历史痕迹的态度问题。同时希望通过城市空间的社会学方法解读,形成规划、建筑进行中对基地的阐释方法。
另外,珠三角地区在中国的改革中总是扮演试演的角色,作为珠三角为数不多还保有传统城市风貌的城市,佛山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先行对于其他地区历史聚落形态和景观保护与发展的类似问题有着非常难得的借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