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效应研究 -基于逆周期管理的视角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un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商业银行顺周期性诱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与金融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痛定思痛,上至监管层下至商业银行都在反思,试图寻找到一条可以弱化顺周期性,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的路径。新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引入了逆周期的风险控制工具,如《巴塞尔协议Ⅲ》中的逆周期资本缓冲制度和动态拨备制度,各国也都在沿着这条路摸索前行,我国也不例外。本文正是以此为立足点,来研究这两大逆周期机制对信贷风险的控制效应,以及分析它们在我国的适用性。
  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第一部分首先对信贷风险顺周期性的概念与表现进行了描述,然后从理论层面与制度层面对顺周期性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在提出逆周期管理概念的基础上系统地对资本金制度与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两个制度的逆周期机制的作用原理进行了相关剖析。第二部分,本文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从2000年以来的信贷风险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信贷的周期性波动风险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存在着严重的顺周期性,最后本文就顺周期性下各种信贷风险联动在一起产生的不利效应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2006-2012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这两大逆周期机制对信贷风险的控制效应。在引入经济周期这个哑变量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实证检验资本充足率对信贷增长率、不良贷款率与存贷比的影响研究了资本金计提对于平滑商业银行信贷增长、降低不良贷款率与削弱商业银行风险偏好的周期性效应:其次通过实证检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比率对信贷增长率、不良贷款率与拨备覆盖率的影响研究了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对于抑制商业银行贷款增长、抵补风险的周期性效应。第四部分,本文对两大逆周期机制在我国实施的现状、利弊与适用性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且运用HP滤波的方法对逆周期资本的计提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动态拨备的计提也进行了相应的技术分析。
  本文研究发现,逆周期的资本机制具有较好的平滑信贷增长、削弱商业银行风险偏好和减少信贷风险累积的效应;贷款损失准备金机制能较好地抑制商业银行信贷的过度增长,其对信贷风险也具有一定的跨周期的“以丰补歉”效应,但同时也发现其对信贷风险的抵补具有一定的时滞。两大逆周期机制结合在一起能对商业银行信贷起到较好的内置稳定器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弱化商业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从而对由于信贷过度盲目增长而产生的信贷风险能起到比较好的控制作用,有利于降低我国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同时也有利于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但在这两大机制实施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较多难点和产生一些不利影响,本文也据此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期刊
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