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作用的研究

来源 :佳木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hou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不同高度的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患者咀嚼肌的肌电活动,下颌运动轨迹和疼痛症状的影响。明确咬合板的高度因素对TMD患者颅颌系统的作用。 方法:73例诊断为TMD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应用咬合板,使垂直距离升高3mm(26例),5mm(24例)和7mm(23例)。另选取1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1.使用肌电图仪于治疗前、戴板即刻、一个月、三个月时分别记录在静息和最大紧咬时双侧咬肌(MM)和颞肌前束(TA)的肌电值。 2.在治疗前和戴板后三个月时应用下颌运动轨迹描计议记录并保存下颌运动轨迹,包括自然开闭口轨迹、快速开闭口轨迹及速度、由息止颌位至牙尖交错位轨迹。 3.每组存在疼痛症状的TMD患者根据疼痛部位分为肌痛和关节痛,分别于戴板前及戴板后三个月进行疼痛评分法(GS)问卷测量。以评价不同高度的咬合板对疼痛的影响。 结果:1.治疗前各组患者的静息状态TA和MM肌电值及紧咬状态MM肌电值与正常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戴入咬合板即刻(戴板测量)各组患者的咀嚼肌静息和紧咬肌电值均明显低于同组戴板前的测量值,5mm和7mm咬合板对MM紧咬肌电值的降低程度显著高于3mm组。各组静息肌电值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而紧咬肌电值逐渐上升。不同高度的咬合板在LTA静息及RMM紧咬肌电值存在组间差别。在治疗的三个月期间,不同高度的咬合板治疗下不同测量时间点测量的静息及紧咬肌电值的变化趋势不同,其中3mm组的变化较小。 2.戴入咬合板三个月后,下颌从MPP到ICP的侧后移均得到纠正,各组张闭口轨迹的一致率得到提高,其中5mm组与7mm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自然张闭口轨迹一致性提高,总有效率为76.8﹪,而且3mm组与7mm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戴板后张闭口速度较戴板前增大。 3.运用咬合板治疗时,疼痛症状逐步改善,而且对肌痛的改善好于关节痛。不同高度的咬合板对肌痛的影响不同,其中3mm组与5mm组、7mm组之间分别有显著性差异。在对关节痛的改善方面,咬合板的不同高度间未见显著性差异。 结论:咬合板是一种有效的治疗TMD的方法。应用咬合板可以很好地缓减肌功能紊乱、纠正异常的下颌运动以及缓解疼痛症状。
其他文献
二十一世纪是“创造教育世纪”,创造性人才要通过创造教育来培养。创造性是每一位学生都具备的心理潜能,其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造精神更是一种潜力巨大的智力能源。在教学过
本文以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职业技术学院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模式。
我国传统德育模式通过否定利己来演绎利他德育思想体系,割裂了“利己”与“利他”的统一关系,并因缺乏坚实的人性基础而导致低效的困境。合理利己主义思想,可以充当“利己”与“
目的:本研究是选取两种中药提取物,与小鼠成骨细胞进行联合培养,并通过几种方法检测其对成骨细胞增殖以及对成骨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为临床研究和生物应用提供了理
目的 通过检测颊粘膜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表达,外周静脉血IL-1β+3953基因多态性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包括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含
目的本实验主要通过离体牙的体外实验,观察奥威尔牙齿脱敏剂、多乐氟、碳酸氢钠矿化液对早期釉质酸蚀症再矿化及抗酸能力的影响,从而探索出一种再矿化及抗酸效果均较好的制剂
在当前教育阶段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小学生品德的培养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对小学生的个人影响也是十分大的,因此对小学生的品德
中央苏区历史上的红色歌谣运动以其卓有成效的政治动员功效而载入史册。它在社会运行机制上的独特性,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出发点、手段、方式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现实启示。
注浆工程属隐蔽工程。注浆前岩、土体的性状探测对于制定正确的注浆设计、选择合理的注浆参数、防止浆液过量耗损等均有重要的作用。而对注浆后的施工质量评价、效果鉴定等,
中职学生是早晨的太阳,充满希望的一代,肩负着实现祖国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培养中职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主流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能否成为社会有用之人,能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