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小说中的父亲形象研究

来源 :云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upeng1986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苏童是一位必不可少的作家。自1983年开始创作之后,苏童从未停歇过手中的笔,其孜孜不倦地进行着创作,且在创作中不断寻求转变,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纵观苏童的小说,其似乎更热衷于对人物形象的书写,因而解读苏童小说中的“父亲”形象是研究苏童小说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先锋作家们在80年代中期对父亲这一角色进行了审视,甚至最终对父亲进行了“弑杀”。而作为先锋作家代表的苏童,他的小说中也出现了众多的丑陋残暴的“父亲”,这些“父亲”不仅肉体残缺丑陋,而且大多性格极其扭曲,精神堕落不堪,他们不仅不能对子女尽其应尽的义务,成为子女的榜样,而且还对子女们拳打脚踢,进行无情的戕害,父亲们阴暗、丑陋的一面在苏童的小说中一览无余。在苏童的小说中,父亲们的丑大多数是以其对子女的恶来凸显的,儿女是其施虐的对象,父亲始终是阴暗的、狠毒的。然而苏童并未这样一直走下去,自作品《骑兵》、《七三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开始,那支予人阴郁冷酷之感的笔尖开始浸透市井家常的温情,尤为明显的是父亲对儿女显现出的关心和爱护。与此同时,父与子的矛盾开始有了和解,儿子与父亲之间出现了和谐相处的温馨画面。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苏童小说中的父亲形象的分析,探索其对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父亲形象的颠覆与重构,通过坍塌与缺席、寻父与弑父这两方面来阐释苏童作品中对父亲形象的颠覆;而在2000年之后,我们能够从苏童作品的字里行间读出暖意、感受到其间的温情,尤为明显的是父爱在作品中的觉醒,使苏童笔下的父爱呈回归的趋势,这一转变使我们真正了解苏童笔下的父亲形象。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应用重症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PLR)指导休克进行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ICU收治的60例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自治区党委紧紧围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决打出反恐维稳“组合拳”,新疆社会大
报纸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神经内、外囊肿致周围神经损伤的价值。方法用高频超声检查和诊断8例肘部尺神经损伤伴囊肿和9例腓总神经损伤伴囊肿,观察其神经内、外囊肿致周围神经损伤声
会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破产法》的普遍适用,主张制定个人破产法的呼声高涨。个人破产立法要实现促进竞争、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保障生存的立法目的,并通过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十九世纪初就已踏上西行之旅,被译介往海外。“红学”早已不仅仅局限在中国,而成为了一门世界性的学问。纵观英语世界的《红楼梦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在腕管综合征(CT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0例CTS患者(CTS组)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先应用二维超声观察其正中神经结构、形态、回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古代志人小说,主要记述了汉末魏晋文人士大夫的言语清谈,历来是研究魏晋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魏晋时期作为“人的觉醒”的时代,同时也是“文学觉醒”的
<正>慢性氟中毒及砷中毒是2种常见的地方性疾病,近年来,已经陆续发现在我国的一些地区氟、砷联合中毒而导致的一些疾病[1]。相关临床研究证实[2,3]:氟中毒或者砷中毒均可能会
神仙形象是先民想挣脱时空的局限、获得生命持久永恒与逍遥自由的理想人生化身,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世俗精神。本文是在前人许多个案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不同文体且有代表性的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设计在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生活周围所能见到的物品都印着设计的标签,设计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并成为诸多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