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消化道肿瘤,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但是术中淋巴结清扫标准一直是争议的焦点,UICC指南中将N分期以阳性淋巴结的个数作为分期标准,同时要求清扫淋巴结个数应该≥15枚。但是食管淋巴回流网络丰富,即便早期食管癌也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因此单纯按个数定义N分期确实存在一定局限性。阳性淋巴结集中于某一区域或者散布于不同区域,对患者的预后意义是不同的。因此有日本学者提出按食管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分站,根据食管癌发生部位按站清扫淋巴结。但是这两种清扫方式各有利弊,具体术中应该如何清扫食管癌淋巴结始终未能制定统一标准,本研究通过对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清扫隆突下淋巴结的意义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对食管癌淋巴结清扫标准进行一个初步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术前辅助治疗(放疗、化疗)且术前诊断排除远处转移。术后病理均为鳞状细胞癌且肿瘤位于食管胸中下段。所有患者均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且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大于等于7枚。采集并随访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肿瘤位置、肿瘤长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阳性数量、淋巴结清扫总数、有无清扫隆突下淋巴结、残端受侵情况、脉管瘤栓情况、生存时间、肿瘤进展时间、死亡患者的死亡时间及死亡原因等临床资料共收集患者资料1588例,其中未清扫隆突下淋巴结患者为198例,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应用倾向得分匹配分析将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长径、淋巴结阳性数量、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清扫数量、吸烟史、饮酒史、残端受侵情况、脉管瘤栓、有无术后辅助治疗共13个协变量纳入,卡钳值取0.05。将198例未清扫隆突下淋巴结组与1390例清扫隆突下淋巴结组进行1:3近邻居匹配方法进行匹配。185例未清扫隆突下淋巴结组与476例清扫隆突下淋巴结组匹配成功,共计66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法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为双侧α=0.05。当P<0.05时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的预后相关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长径、淋巴结阳性数量、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清扫数量、吸烟史、饮酒史、残端受侵状况、脉管瘤栓情况、有无清扫隆突下淋巴结等,并研究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截止至随访日期,全组661例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的3年、5年OS为57.0%,44.3%。中位值为49个月(范围1-117个月),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有无清扫隆突下淋巴结不是胸中下段食管鳞癌OS的影响因素。而性别、病变长度、浸润深度、淋巴结阳性个数、清扫淋巴结总个数、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患者OS、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层分析显示:T3期有无清扫隆突下淋巴结与OS相关(P=0.014<0.05)。全组661例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的3年、5年DFS分别为53.4%、39.2%。中位值为42个月(范围为1-117个月),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均显示:有无清扫隆突下淋巴结不是胸中下段食管鳞癌DFS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T3期有无清扫隆突下淋巴结与DFS相关(P=0.024<0.05)。全组清扫隆突下淋巴结患者共476例,隆突下淋巴结阳性患者49例,淋巴结转移率为10.3%。共计清扫隆突下淋巴结1592枚,阳性70枚,淋巴结转移度为4.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长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阳性个数,吸烟史,饮酒史是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阳性个数是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论:1性别,病变长度,浸润深度,淋巴结阳性个数,清扫淋巴结个数,有无术后辅助治疗是影响胸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OS、DFS的独立因素。2清扫隆突下淋巴结组在T3期可提高患者的OS、DFS,同时肿瘤侵犯深度是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术前临床分期侵及纤维膜或超过纤维膜的肿瘤务必行隆突下淋巴结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