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汉语会话中,“一下”的使用频率相当高,范围也很广。它附加在动词后面,用于各种句型,可以实施不同的言语行为。国内许多学者对“一下”的语法结构、格式、语义及动词搭配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但在语用层面,尤其是在运用实证研究方面,还存在缺失。本研究尝试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和礼貌原则,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一下”的语用功能进行调查分析。本研究期望回答以下四个研究问题:(1)“一下”可以用在哪些言语行为中?(2)在不同言语行为中,“一下”的语用功能是什么?(3)在不同言语行为中,“一下”的使用频率有差异吗?(4)在“一下”可实施的言语行为中,不同的变量(性别、地域、职业和社会距离)对“一下”的使用频率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实证研究方法是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从实际生活中的对话、电子邮件及贴近生活的现代电视连续剧中收集自然语料;其次通过五个步骤(收集语料、设计开放问答卷、设计多选问答卷、预测及修改)进行问卷设计,并随机抽取符合研究条件的受试中随机抽取进行问卷调查。通过46人做开放问卷,150人做多项选择封闭问卷的预测发现问题,对问卷进行补充、修改。500人(165人参与性别调查、165人参与地域调查、170人参与职业调查)参与了本研究的多项选择封闭问卷的调查;最后进行了统计分析。定性分析主要以塞尔、巴赫和哈尼希的言语行为理论和顾曰国礼貌原则为理论基础,对定量分析得出的结论以及问卷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研究结果回答了前两个问题:(1)“一下”可用于指令(包括请求和命令)、承诺(包括许诺和给予)和主张(包括建议和陈述)三类言语行为。(2)在不同言语行为中,“一下”的语用功能既有相似之处,又各有侧重。相似之处可以概括为:缓和语气,礼貌施为。各侧重点在于:在指令类言语行为中,“一下”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说”小对方损失来降低施事语力给对方带来的压力,在尊重对方面子的同时也保全了自己的面子。在承诺类言语行为中,“一下”的主要作用是说话人通过在行动上“说”小自己的付出,显示谦虚;同时也保全自己可能食言的面子。在主张类行为中,“一下”的功能主要是缓和语气,尊重对方面子;通过缩小/短自身行为的强度或时间,礼貌地进行说明、解释或拒绝。研究问题(3)和(4)是定量研究解决的问题;结果为(3)“一下”的使用频率存在由高至低的排序(使用频率依请求-提供-命令-建议-陈述-许诺的顺序递减);(4)“一下”的使用不存在性别、地域及职业差异,但亲疏关系影响“一下’的使用:说话人与听话人关系亲近时,“一下”的使用频率较低;说话人与听话人关系疏远时,“一下”的使用频率较高。基于以上结果,本文还从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引起使用“一下”频率差异的文化内涵。本研究从语用角度丰富了“一下”的研究范围,但也只是对“一下”语用功能探讨的尝试,难免会有疏漏和不足的地方;实则望能抛砖引玉,促进对“一下”及其它汉语词汇的语用功能更深入细致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