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型地铁站点周边公共服务设施配建研究——以成都市地铁为例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h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轨道交通在我国发展迅速,当地铁站点植入老城区一个个不同居住形态的片区时,当新区即将规划出新的地铁站点时,我们不得不去关注居住型地铁站点对人们出行的影响,以及人们出行时对交通效率和生活效益的追求。对居住型地铁站点周边公共服务设施配建而言,我国在该领域的设计和实施处于起步的阶段,直接移植国外的一些现有模式,与我国特有的国情和城市建设规律不符合,探寻适合我国人们出行需求的设计方法和策略势在必行。  首先对国外大城市居住型地铁站点周边公服配建研究进展、重要典型案例进行综述。明确与研究相关的重要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深入探析地铁轨道交通出行在城市出行中所占分担效率,体现了本文的时效性和研究的必要性,同时确定调研的内容。  接着,笔者以成都市为例,分析不同类型的居住型地铁站点周边乘地铁出行人群的出行特点。通过调研,分析总结出乘地铁主要人群对站点周边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意向,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出其主要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类型是以“商业设施为主、部分教育设施为辅”的重点。  根据所确定的主要公共服务设施,笔者分析了站点周边地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要素、乘地铁出行主要人群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规律。具体内容包括:基于购物消费周期的居住片区商业公共服务设施配建要素、乘地铁出行上班族对商业设施和教育设施的使用特点等重要内容,并且对部分成都市居住型站点周边地区,分门别类的进行了现状调研。  最后,从乘地铁出行的主要人群需求出发,结合城市具体空间形态,把需求与城市规划相结合,提出居住型地铁站点周边公共服设施配建的原则,以及居住型地铁站点周边公共服务设施总体配建模式类型。该总体配建模式类型由不同基本元素构成,在不同情况条件下的居住型地铁站点周边地区,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选取总体类型中的相关元素进行组合构建。以理论结合案例,举例解析了城市内部成熟的站点周边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城市外围新兴的站点周边公共服务设施两方面的配建侧重点。  本文基于乘地铁出行人们的需求角度,对居住型地铁站点周边公共服务设施配建进行整体性、层级性、开放性、可持续性的理论探索,并为居住型地铁站点周边公共服务设施配建开发设计提出具体的配建策略,具有较强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其他文献
空间是建筑师永恒的命题。建筑师设计的是空间的形式,现实中需要满足的却是功能的需求,从形式到功能的预测因此成为设计难点,关于空间形式与功能的争论从未停止,然而只有在已有的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发展滞后于城市,城乡差异呈越来越大的趋势,尤其是在当前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城乡二元结构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制约因素,“十一五”期间我国开始实
本研究参照《建筑学报》1954-1990年刊载的相关文章,运用计量学的方法对建筑学报相关文章进行统计及分类研究。论文以50年代-6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两个历史时期为纵轴,横向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重,一方面,当前城市养老设施存在供需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无障碍设计缺乏、服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较低、费用过高等问题,使得现
由于环境资源的大量消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为了降低建筑能耗,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技术备受关注。外墙是建筑围护结构最主要的部分,因此,外墙保温的技术构造研究就倍显重
街道是城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中最易识别和记忆的空间,它不仅具有交通功能,更是城市生活和城市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城市的活力和魅力所在。在城市新区,以汽车为主导的快速交通
学位
本文隶属于“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华北合院式传统民居节能技术研究》,课题编号:2011BAJ08B01-01;同时也属于河南省教育厅基金项目《基于地域特点的河南乡土聚落
迁村并点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迁村并点规划的实施导致农民的耕作出行距离或时间即耕作半径发生了变化,这对于农民的耕作出行利益产生了影响。那么如
我国高速度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及相应的城市建设,带来了城市空间在功能与结构、形态与规模上快速而剧烈的变化。这些历史性的变化包含着正反两面的效果:前者带来城市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