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碱草与野大麦回交后代染色体稳定性及农艺特性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披碱草与野大麦BC1F2、BC1F3、BC1F4代的主要农艺及分子细胞遗传学特性。结果表明:①BC1F2、BC1F3代各株系的生长节律趋向于亲本野大麦,不同株系的生育日数有所不同,BC1F3代各株系比BC1F2代各株系的生长节律稍快。②BC1F2、BC1F3代各株系的分蘖能力有较大变异,有的株系分蘖能力很强,与亲本野大麦相当,有的则很弱,不及披碱草。③BC1F2、BC1F3代不同株系花粉育性和结实性有较大差异,有的株系花粉育性极低,开放授粉几乎不结实,有的则较高,花粉可育率达66.21%,自然结实率25.46%。④BC1F2、BC1F3代各株系产草量有较大变异,不同株系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多数BC1F2、BC1F3代的再生速度介于双亲之间,生产性能趋向于亲本野大麦,BC1F2代的耐盐性较强。⑤BC1F2、BC1F3、BC1F4代各株系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染色体数目趋于稳定,均为28条。⑥BC1F3代的5个株系单价体频率均较低,二价体频率较高,接近于亲本野大麦。⑦经基因组原位杂交鉴定,BC1F4代中有披碱草的染色体组或染色体片段。
其他文献
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CMS)广泛存在于植物界,是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对CMS发生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能为人工不育系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因此,探索、发掘与CMS相关的基因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红麻不育系和保持系花药RNA进行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红麻花药发育的基因表达谱,研究红麻花药发育的基因调控网络。根据DG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as always been present in Asia,but its application in disaster risk reduction(DRR) has been differential.In Asia,globally sig
APⅠ、APⅡ、APⅢ和 APⅣ四个双胚苗品系分别具有16.1%、23.4%、32.4%和5.0%的双苗率,双苗中有一个中胚轴和两个中胚轴的两种类型。以双胚苗为母本与显性紫色稻杂交,F1出现1.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的胃粘膜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束缚-冷冻应激(RCS)模型和小鼠无水乙醇损伤模型观察GbE对胃粘膜损伤指数的影响;采用幽门结扎法收集胃液,观察GbE对胃液分
粳稻不同品种成熟时有两种穗型:直立穗和弯曲穗。生产实践中,穗角小的直立穗品种产量较高,但品质较差;穗角大的弯曲穗品种品质较好,但产量较低。把高产优质结合起来是育种家追求的目标。从穗型角度考虑,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或改良直立穗高产品种的品质,或提高弯曲穗优质品种的产量,无论采用哪种改良方法都需要对穗角性状和产量性状的遗传规律有所了解。本研究利用两种穗型粳稻品种杂交产生的分离世代及重组自交系群体(RI
干旱、盐碱及低温等不良环境条件,都会构成对植物的逆境胁迫,使植物细胞受到伤害,甚至导致植物死亡。由此造成的作物严重减产,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如何通过提高作物抗干旱、盐碱及低温的能力来增加粮食产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无疑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与传统的育种技术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相比,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是更具吸引力的途径。 烟酰胺合酶基因(NAS)是由巴西早稻组织中获得
本实验以西12000-241、白3杂黄2001-2、79-1E等19个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9×10)配成90个杂交组合,对株高、穗位、单株粒重等11个主要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及遗传相关。
AIM: Effects on insulin sensitivity of Die-Huang-Wan, the herbal mixture widely used to treat diabetic disorder in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were investigat
Tropical cyclones (TCs) cause catastrophic loss in many coastal areas of the world.TC wind hazard maps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isaster management.A good
本研究广泛搜集含有Glu-A12*、Glu-D1x5+y10和Glu-B1x14+B1y15等HMW-GS的优质亲本和高产抗病亲本分别与Ta1小麦杂交,创建改良面包小麦品质性状的基础群体。采用轮回选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