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船舶应急能力脆弱性评价与对策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j52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物流量的快速增加,中国内河航运业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我国内河航运因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内河船舶事故多发。本论文根据内河航运安全发展需要,寻求提高航运各方面应急处置能力的路径和对策,提出科学、合理、实用的对策,保障内河船舶航行安全。首先,按照内河船舶发生事故类型、内河船舶类型、事故危险级别等方面对内河船舶事故进行分类,根据内河船舶常见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影响内河船舶事故的“人—机—环境—管理”等主要影响因素,为内河船舶模型构建验证、应急处置能力评估、内河船舶事故致因路径及对策提出提供科学依据。其次,根据专家确定贝叶斯网络结构设计的方式,确定具有代表性、有效性、相互独立性的重要节点,分析研究并构建贝叶斯网络模型。通过Ge NIe贝叶斯网络软件对内河船舶事故致因链的分析,结合实际内河船舶事故案例进行模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在内河船舶事故致因链中占比高的因素,像瞭望不足、对危险预估不足、未选定合适航线等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内河船舶日常运营状态下,加强对应因素方面的安全演练和采取发生事故时的相应应急措施,可以大大提升内河船舶的应急能力。研究结果充分说明了所建模型的实用性、合理性、科学性、可靠性,达到了提升内河船舶应急处置能力和提出相应对策的目的。同时,根据对证据理论算法的分析研究,提出船舶整体及子系统应急脆弱性的量化分析,并提出对应的评估流程。针对船舶子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及问题给予改进和完善,进而加强内河船舶事故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保障内河船舶航行的安全运行。最后,根据以上研究内容提出提高船员职业素养、加强船舶设备日常维护、及时把控船舶和运营环境的现状、加强船舶应急演练及管理等对策,并提出基于“人—机—环境—管理”四个维度上相应的应急对策和演练方案,为内河船舶运营安全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对道路交通出行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对道路的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是高等级路面的主要形式,在我国道路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集料的几何性质主要是指集料的粒径大小和几何形状,沥青混凝土集料的几何性质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级配设计和路用性能、耐久性等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利用双目视觉对混凝土集料的几何特征相关参数进行了检测,开发了基于双目视觉图
目前,国内外对桥梁火灾的研究较少,对于钢-混叠合梁斜拉桥的抗火性能研究很少。而钢-混叠合梁斜拉桥跨径大,是重要的交通节点,遭受火灾可能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对钢混叠合梁斜拉桥在火灾场景中受损情况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对桥梁火灾成因进行了调研,总结国内外对油罐车火灾、斜拉桥火灾以及钢-混叠合梁火灾的研究现状,结合相关文献,提出了以传热学为基础,火灾
城市轨道交通因其方便、快捷等优点,已成为人们出行不可或缺的一种交通方式。而跨座式单轨交通属于城市轨道交通的一种,区别于其他制式的轨道交通,跨座式单轨交通因其独特的承载以及弓网耦合方式,具有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等优点,尤其适合于山城等特殊地貌。随着近些年轨道交通电气化与智能化的不断发展,对于单轨交通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要求不断提高,而弓网耦合关系是保证车辆稳定运行的关键之一,弓网接触压力是评价弓网
高速公路是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骨干,也是交通现代化的主要载体和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战略设施,在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突出作用。目前我国已经拥有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网络,公路系统总长度居世界首位。在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政府规划和政策意见推动下,未来国内的高速公路建设规模势必进一步扩大,为居民出行和陆地运输作出更大的贡献。如何最大可能的实现高速公路的作用与价值,使其能够切实服务于广大社会,最关键
高速公路的诞生,满足了当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满足了人们出行便捷的需求。随着高速公路里程数据的不断激增以及其修建的速度越来越快,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带给社会的是巨大的悲痛、巨额的经济损失以及运营之后无穷的安全隐患。高速公路的建设周期长,作业人员流动性强、作业覆盖面广且施工环境相对比较恶劣,工序错综复杂,交叉作业多,这就增大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及调度难度系数,也是高速公路项目施工时安全事
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地面交通已经无法满足公共交通的需求,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交通拥堵的问题。悬挂式单轨交通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典型制式之一,具有对地面交通干扰小、噪音低、集成度高、造价低、爬坡能力强、乘坐舒适等特点,因此得到了推广应用。现行悬挂式单轨存在轮胎散热不好、转向架结构复杂、轨道梁重量大等问题。为解决现行悬挂式单轨存在的问题,本论文提出了基于工字型轨道梁结构的新型悬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废旧橡胶和废旧塑料大量堆积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对固体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橡塑复合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开展详细的试验,对其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合路面结构中上、中面层不同的力学响应特征开展橡塑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应用技术研究,为不同结构层位的橡塑复合改性胶沥青路面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首先,采用增韧和高强两种橡塑复合改性沥青进行试验
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桥梁已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要道。而在桥梁的修建和服役中都会遭受环境,人类,车辆,地震的负面影响,导致其结构发生损伤,承载能力下降。为保证桥梁在役期间不发生破环,造成伤亡和损失,对其进行健康监测是十分必要的。在2004年,Yang提出间接测量法的概念,即不用将传感器安装在桥梁上,而是安装在车辆上,在车辆通过桥梁时获得车辆的响应信息,在移动车辆的加速度响应信号中提取出与桥梁相
车辆落物导致钢筋混凝土箱梁桥破坏的事故实例表明,冲击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箱梁破坏特征不同于一般的静动载作用,作用位置附近顶板和腹板均呈现明显的剪切破坏。滚石、落物等冲击作用为桥梁结构的偶然作用,一旦发生将对桥梁结构安全造成非常大的危害,迫切需要在桥梁结构设计理论中系统考虑这类冲击作用荷载的影响。所以,开展冲击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箱梁斜截面破坏特征和破坏机理研究,对于进一步研究冲击作用下的结构安全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