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oelii 17XL感染DBA/2小鼠保护性免疫机制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nhua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疟疾是当今世界对人类危害最为严重的三大传染性疾病之一。由于红内期疟原虫不断的裂体增殖,产生一系列严重的临床表现,导致每年死亡人数可达200万人以上。近年来,由于耐药性原虫和耐杀虫剂性蚊的普遍出现,感染患者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因此,研制开发疟疾疫苗等新的防治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而进一步阐明疟原虫感染宿主的免疫应答发生机制,特别是充分认识宿主抵抗与清除疟原虫的保护性免疫作用,是有效的疟疾疫苗及抗疟新药研制、开发必需的前提基础。 研究结果表明:疟原虫感染小鼠最终会出现自愈和死亡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同一品系小鼠感染不同虫种的疟原虫,表现出不同的免疫应答效应;不同遗传背景的宿主对同一种疟原虫的感染,所产生的免疫应答效应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本研究旨在通过致死型约氏疟原虫感染DBA/2小鼠的鼠疟模型,系统观察宿主免疫应答发生机制及其免疫效应的动态变化,以期丰富和深入对红内期疟原虫感染的免疫应答效应机制的认识,进而为有效的疟疾疫苗及抗疟新药的研制、开发提供必需的前提依据。 材料与方法 1×106约氏疟原虫17XL(致死型)寄生的红细胞(PRBC)经腹腔感染DBA/2小鼠,收集感染前和感染后1、3、6、9、12、15、20天的小鼠血清和脾细胞培养上清,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12、IFN-γ、IL-4和IL-10的浓度以及特异性抗体IgG的水平。应用Griess反应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的NO2-含量。同时,全程检测感染小鼠红细胞感染率、单核细胞百分率并观测单核细胞吞噬疟原虫的现象。数据经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实验结果 1.约氏疟原虫对DBA/2小鼠感染经过的观察 感染后第3天小鼠外周血中出现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虫体血症于感染后第9天达到46 .87%的峰值水平,之后逐渐下降。于12天又开始升高,巧天虫体血症水平再次达到42.62%的高峰。随后虫体血症水平持续下降,多数小鼠于感染后第20天左右自愈,连续镜检未发现疟原虫。 2.外周血单核细胞百分率和吞噬现象的观察 单核细胞的数量在感染后第3天开始逐渐明显增加。并且,从感染后第6天到第16天,在血膜涂片上可见许多发挥吞噬作用的单核细胞。 3.血清细胞因子及脾细胞培养上清NO的测定 从感染后第l天,血清中IL一12水平首先开始逐渐升高;IFN一乍水平于感染后第6天达最高水平(P<0.01),虽然第9天一20天IFN一丫水平有所下降,但与未感染的对照组相比,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IL礴和IL-10水平分别于感染后第9天(P<0.05)和巧天(P<0.01)达到最高水平。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NOZ一含量分别于感染后第6天和第20天显著升高(P<0 .01)。 4.感染小鼠血清中I笋水平 小鼠感染后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呈逐渐增高趋势,至感染后第70天达到最高水平(P<0.01)。讨论 以往的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在夏氏疟原虫感染的C57 BL/6和A/J小鼠最终出现自愈和死亡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抵抗小鼠(C57 BU6)在夏氏疟原虫初次感染的早期,主要依靠以IFN一丫分泌增加为主的Thl型细胞免疫应答抑制虫体血症快速上升,随之逐渐转为体液免疫应答,最终消除疟原虫感染。在约氏疟原虫感染DBA/2小鼠的过程中,正是通过Thl型细胞免疫应答在感染早期的迅速建立,有效地遏制了虫体血症的快速上升,随之通过有效的抗体应答,最终消除了疟原虫的感染。由此进一步表明,疟原虫感染宿主的不同结局明显取决于感染早期Thl型细胞免疫应答的建立与否。 本实验结果同样显示,活化的单核一巨噬细胞是抵抗疟原虫早期感染的关键效应细胞,通过分泌NO及其发挥吞噬作用遏制虫体血症水平的升高。这一结果也同时提示,感染早期Thl型细胞因子的主要意义就在于促发并强化单核一巨噬细胞功能的有效发挥,即单核一巨噬细胞分泌的IL一12促进CD4‘Thl细胞的分化,CD4‘Thl细胞产生的I刚一,促进单核一巨噬细胞的活化,从而形成一种强化单核一巨噬细胞功能发挥的正反馈效应。 在约氏疟原虫感染的慢性期,ThZ型细胞被激活,激活后的ThZ型细胞迅速分化、增殖并分泌细胞因子(IL4和IL一10),活化体液免疫应答。血清中I步的水平不断升高,而虫体血症水平开始下降。因此,推测体液免疫应答最终导致慢性期疟原虫的清除。结论 1.首次对约氏疟原虫感染DBA/2小鼠的保护性免疫效应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动态观察。 2.在约氏疟原虫感染DB灯2小鼠过程中,Th细胞的有效极化对遏制虫体血症和最终清除疟原虫具有重要意义。 3.单核一巨噬细胞对约氏疟原虫感染早期虫体血症的遏制,发挥关键作用。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目的:通过检测骨肉瘤瘤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的活性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骨肉瘤患者手术前后血中NO的含量,骨肉瘤组织中NOS与CD44表达之间
前言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可引起人支气管炎和原发性非典型肺炎。黏附于宿主呼吸道上皮细胞是Mp致病的关键步骤。而P1黏附蛋白是Mp的主要黏附蛋白,也是Mp
目的:真核细胞内的膜泡运输对于细胞的多种生命活动至关重要并受到精密调节。膜泡运输的异常会导致发育障碍和多种人类疾病。本研究以果蝇为模式生物,首先用甲磺酸乙酯(EMS)诱
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第一,通过细胞感染模型探讨两种工艺的黄芩茎叶提取物(分别称为黄芩1号、和黄芩2号)、生脉饮的体外抗病毒作用及其三者之间有无交互作用;第二,应用析
本实验研究分三部分:1、1,6-二磷酸果糖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预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组织MDA、SOD的变化,1,6-二磷酸果糖对心
本文对创造性思维模拟方法从认知模型角度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分析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性,以期为深入研究实用的创新设计智能系统提供有益的参考。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固氮菌(M)与氮(N)配施对生菜、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固氮菌(M2)后,生菜、油菜的鲜重和干重较之不加固氮菌(M1)有显著增加趋势,生菜、油菜的
目的:建立一种有机微血栓所导致的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动物模型,模拟临床上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病的发生.采用Morris水迷宫的方法观察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变化,应用光
人工神经网络模糊控制(ANN-FC)与自组织理论兼谈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田丽曹安照1引言近年来,人工神经网络(ANN)以特有的信息处理能力和独到的解算能力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呈现出广阔的工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