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地书写与发声——新世纪少数民族电影的身份表述与认同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m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新世纪以后的少数民族电影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身份认同这一角度切入,聚焦于这些电影里所表征出的少数民族群体的文化、政治身份问题,以此探讨在这个多元的时代,如何有效地建构民族同胞的身份认同。为更好的理清新世纪以来少数民族电影中身份认同的面貌和来龙去脉,本文的论述主要在历时性的参照和共时性的对比两个方向上展开。即在对少数民族类型电影的发展、历史分期、相关概念、元问题作必要的回顾和梳理后,重点将其置于新世纪的文化、政治、经济场域中,形成以国家话语、商业话语、“母语话语”为主要维度的讨论空间,以此得出新世纪这三种主要类型的少数民族电影中身份认同的不同面向和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回顾了新世纪之前的少数民族电影,将其分为“十七年”、新时期、90年代三个历史时期来讨论。从“革命”到现代化,再到商业化的初步尝试,这三个时期身份的流变预示了新世纪少数民族身份脱离同一性的整体建构而不断分化的过程。对这一时期文化身份的继承和改写是新世纪少数民族电影展开叙事的基本逻辑,所以这段背景性的交代是展开后续论述的重要前提。在何为身份认同的基础上,分析了90年代后中国整体知识、文化、政治转型后,少数民族电影中身份认同危机逐渐凸显的原因,同时以将问题历史化的方式反思了理论界存在的对早期少数民族电影的质疑。这一承前启后的章节是对新世纪之前少数民族身份问题的清理和总结,为下文继续讨论新世纪少数民族电影中的身份认同找准了方向,奠定了价值立场。探讨了新世纪以后的少数民族电影,第四章是国家话语下少数民族电影中的身份认同,笔者认为这一类型的少数民族电影在功能上延续着主流意识形态表述的同时,其内在的精神内涵已发生改变,并且在国家主导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之间已存在着一种紧张关系,是一种有裂痕的身份建构。在商业话语的场域里来展开对一系列商业化类型少数民族电影的论述,指出在当今中国社会日益资本化、全球化的文化现实里,少数民族身份在跨地区、跨文化的对话中,以易于辨识的“原生态”差异性作为主要的身份符号被生产出来进入市场,而这种生产不断固化着对少数民族片面化、风情化的想象,其结果就是更加难以获得有效的身份认同。从“母语电影”的概念出发,首先界定了什么是“母语电影”和它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紧接着分析了这种具有新的影像风格、视听语言的少数民族电影在建构身份认同上的特征,及其所表征出的文化、政治意味。最后阐释了“母语电影”的文化内涵,在肯定了它在开创民族电影新的可能性的意义的同时,也指出了这种类型的电影需要避免走入我族中心主义的误区。
其他文献
《现代汉语词典》是公认的最具权威性和规范性的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在区分词与非词的基础上给单字条目和多字条目标注了词
曾几何时,电视还只是一台能接收电视信号的显示器.随着高清和网络的普及,智能电视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特别是携带Android系统的智能电视占据了智能电视市场很大的份额.除
期刊
本文试图突破当下学界民间立场的研究视域,从新历史意识对个体存在书写与其文本所展现的个人主义精神为切入口,探寻新历史小说以期挖掘出新历史小说中被民间视域长期遮蔽的文
笔者以王安忆作品《富萍》为研究文本,把文本中作者对上海移民的书写看作是区别于作者另一文本《长恨歌》的新上海故事,致力于通过剖析此文本中新上海故事的特点,挖掘与其旧上海
清末民初江浙的女性文化孕育与诞生了越剧,而越剧又成为其后女性文化在现代戏曲艺术上的标志。本文即是对清末民初的女性文化的概况及越剧的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进行揭示与研究
说到数码对生活的改善,我想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让很多枯燥乏味的事情变得更有趣.今天我们的主角是那些能够让运动更有乐趣的小玩意.它们真的能让你告别宅男生活吗?看看就知道答
期刊
本文以张弓先生提出的“寻常词语艺术化”为研究对象,以2014年《人民日报》的新闻标题为内容组建语料,把寻常词语艺术化和具体的语言运用相结合进行研究,对寻常词语艺术化做了全
学位
转融通开闸,让人在中国也嗅到了猎杀者的味道。“做空”与“防空”的力量都在集结9月25日,里昂证券将14.7元/股的比亚迪(1211.HK)的目标价调低到0.41元/股。次日,如空方所愿
本论文主要立足于从政治文化这一特定角度来考察中国新时期乡土小说。着重分析了新时期文学制度、新时期乡土小说作家的政治文化心态和文学道路选择对乡土小说创作的影响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