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生岳工笔人物画色彩语言研究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rand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笔人物画是我国绘画中的重要门类,顾生岳先生是浙派人物画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对顾生岳先生进行个案研究时,笔者选取了一个新的视角:顾生岳先生工笔人物画作品的色彩语言及其时代意义。本文首先简要论述了顾生岳先生的作品及其艺术人生,探讨了传统中国画色彩语言的形成与发展,依据赋色方式分类梳理了传统中国画色彩语言的基本特征。而顾生岳先生作为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和融会贯通的艺术大家,他在长期的美术创作与教学中,延续着传统中国画的人文意蕴。其次,通过梳理回顾顾生岳先生的创作和求学历程,探讨顾生岳先生在不同时期于工笔人物画创作上的探索,并试图总结其艺术面貌和图像特点。顾生岳先生的艺术创作立足于时代,扎根于人民,在坚持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外来文化,丰富并拓展了中国画的形式外延。再次,通过研究顾生岳先生在中国画教学领域的实践,分析他对当时时代语境与教育模式的思考。他将色彩作为中国画形式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加以弘扬并传承,而他的理论与实践对当下美术事业的发展仍具备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顾生岳先生的工笔人物画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画创造性发展的优秀实例,他色彩语言的发展与形成对我们在创作中探索并逐步形成个性化的艺术手法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吴茀之的绘画经历由蒋廷锡、恽寿平一路引入,入学上海美专后受到吴昌硕绘画的影响转为大写意风格,随后为摆脱吴昌硕画风之囿,转益多师,从徐渭、陈淳、朱耷、石涛、李鱓等前人画面中汲取养分,历经多年反复实践揣摩,终优入前人之法,开创新貌,形成了以富于节奏感的灵动而具骨气的用笔和古拙而自然丰润的运墨遣色所构成的笔墨语言,走出了从能到精继而到达“有我”的道路。吴茀之绘画的节奏感及畅神、畅情、畅意的作画状态一直是
学位
宋代宫廷绘画,堪称中国写生绘画的巅峰。宋朝主张“以文治国”,文人士大夫阶层在当时占据着重要地位。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宋人格外注重精神文化修养,尤其是文化艺术得到高度关注。而北宋初期刚刚完成统一,政权巩固为第一要务,画院建设主要沿袭前朝规章制度,“黄荃富贵”的宫廷画风影响了宋代九十余年,并一直以黄荃父子的笔法作为当时技艺评判标准。到了北宋中期,随着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宋朝宫廷画风落入陈陈相因的窠臼
学位
中国的农耕文明发展历史悠久,农作物作为农耕文化的核心代表,在不同的朝代被赋予了不同的艺术含义。本文主要通过梳理农作物文化的历代发展脉络,分析诸乐三选择农作物题材作为创作主体的动因,并通过分析诸乐三具有代表性的农作物作品,对作品的构图布局、色彩运用、用笔用墨技法以及情感传递方面加以剖析和总结。本文将农作物绘画的演变历史从秦汉至清末作了简单的梳理,以此为切入点,引出农作物这个题材本身所具备的文化含义和
学位
北宋多大山大水,层峦叠嶂。宋儒强调“格物致知”,自五代以来,北宋山水画对于自然的真实再现达到了高峰,在这样的时代中,中国画是如何发展的。《溪山行旅图》中所展现的渐修式的山水画关怀,“五日一山,十日一水”,以“行旅”的态度来达到石涛所说的“搜尽奇峰打草稿”。《林泉高致》中提出“山水有可望,可行,可游,可居。”但是“可行,可望却不如可游,可居。”这种“卧游”的态度,反映了封建士大夫渴望林泉,足不出户以
学位
本论文主要汇整流传至今的魏晋南北朝小楷并对其分类,进而探讨其真伪与衍化现象,以及相关的形态和形式问题。魏晋小楷虽主要指曹魏至东晋时期文人的小楷面貌,但其源流是从三国锺繇至东晋诸贤乃至南朝文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南方文人真书书写体系。传世魏晋真书以《淳化阁帖》为主,可见魏晋士族的真书表现。但真书表现有法度严谨与随意之别,也有真书带有行化的倾向,因此魏晋真书可划分为:楷、真、真行三类。虽然《淳化阁帖》
学位
蓝瑛一生的作品中,多数为设色绘画,以纯水墨绘就的并不太多,在其设色山水画中,秋景题材山水作品在其中占有很高的比重。此类作品中,蓝瑛自题落款的“秋”字作品,也不在少数,画面呈现秋景的更不胜枚举。作为“武林画派”的开创者,其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在他众多秋景山水画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蓝瑛在这些秋景山水画中,也有着不同的表现手法,特别在没骨画法上更是有着独到的开创性画法。受董其昌文人绘画理论的影响,在笔墨意趣
学位
本文以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太平天国侍王府中的山水壁画《四季捕鱼图》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壁画原作与研读相关文献著作的方法相结合,以《四季捕鱼图》为中心,多角度地对其图像本身以及旁涉问题展开探究。太平天国壁画除了一般壁画所具有的装饰、记录、叙述等功能之外,其绘制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在于其祈福性,它寄托了统治者的许多愿望,以一种民间式的、很直接的表达手段来达到其祈福的目的。其中,《四季捕鱼图》一组四幅图画
学位
本文以《泰山金刚经》为主线,从清中晚期对此摩崖关注程度入手进而探析近现代书家对其接受的书学现象,引发对当代书法创作的思考。本文通过三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论述近现代佛教复兴、碑学大盛及大字书写流行等背景,进而分析近现代书家接受《泰山金刚经》的成因,及《泰山金刚经》被接受的书风特点;第二章,论证近现代书家对《泰山金刚经》书风的取法与代表书家在此基础上的创新,从清中后期学者对其关注现象引入,从而评断
学位
清代中晚期,帖学严重式微而碑学强势崛起,对清末书坛的帖学形成压倒之势并直接带动了篆隶复兴。篆书(小篆)在经过宋元明的沉寂低迷后重新达到顶峰,篆书名家星光灿烂,百家争鸣,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堪称有清一代篆书的三座高峰。吴让之和赵之谦篆书都出于邓石如篆书系统,有共同点,但他们最终的篆书面貌却截然不同,本文以邓石如为前提,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吴让之、赵之谦取法来源即对秦汉、六朝碑版取法,对邓石如取法,
学位
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活跃在扬州一带的艺术家群体以扬州画派为代表。这个群体以师造化,用我法,抒个性,尚人品为特征。其中李方膺作为扬州画派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面貌享誉当时。学界对李方膺的研究虽起步较早,但是对其“风”题材绘画的专题的研究却极少涉猎。本文以一幅李方膺的《风松图》的笔墨结构特征为切入点,探讨其以“风”为造境内容,以“风骨”为写意内涵的独特艺术风格。目前学界对于“风”题材花鸟画的专题研究涉及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