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斯特兰德的《连续的生命》中的连续性讽喻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M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集中探讨了美国当代超现实主义诗人马克·斯特兰德的诗集《连续的生命》中的连续性讽喻。文章包括三个部分:一,诗集中叙述者的讽喻性隐退;二,生命连续性的讽喻;三,诗人的诗艺困境。第一章界定诗集中叙述者讽喻性引退特征,指出诗人在诗作中既聚焦于叙述者又竭力将其消隐淡出读者关注之外。本文认为,诗人关注叙述者本身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信仰的散失,权威的淡化;二是诗人的成长经历导致的多元文化身份。叙述者的隐退于读者关注焦点之外,实际上对理性约束的抗争,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叙述者身份的不确定性和超验性。这是解读马克·斯特兰德诗歌的关键。第二章揭示了诗集中人类生命体验的文明连续性纯粹是讽喻。通过分析诗集中死亡、缺失和放逐等重大主题,本文指出,在诗人笔下,世界是理性对非理性的侵蚀过程,人的自我意识包括对死亡的恐惧都是理性建构起来的,因而自我建构过程也是人类逐渐远离自然本真和自我缺失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维系文明连续性的努力只能是异化自我的过程。第三章分析诗人遭遇的诗歌艺术困境:一方面诗人秉持超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努力挣脱理性原则的束缚和羁绊;另一方面却不得不遵循一些以理性为依托的美学原则。诗人通过消解意象构建中的美学二元对立(如美、丑间的对立),成功地营造了诗歌意境间距,赋予其诗歌更深远的想象空间。结语。诗集实际上从诗里诗外两个层面展示了连续性讽喻,即,理性建构的诗人用理性的话语为人们勾勒未被理性沾染的自然本真。这种认识自我、维系文明连续性的努力只能是理性的进一步强化,因此理性世界中的连续性是对人类永远的放逐。
其他文献
在当前市场中,嵌入式系统设计人员正在寻找能够同时监测数字信号、模拟信号和串行数据信号的通用测试解决方案.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近日,来自美国农业部下属的动植物卫生检疫局证实,陶氏益农将具有抗虫特性的DAS-81419-2植入大豆,使大豆获得新的抗虫特性,这一性状已获得美国批准。获取登记后,陶氏益农可通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钱开胜)日前,据北海日报消息,由北海市昌盛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北海市银海区兴友瓜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承担的“甜瓜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及应用”项目
作为著名诗人,学者,考古学家,郭沫若同样是一位多产的翻译家。其翻译独具风格,自成一体。对于郭沫若的研究大多针对其文学创作,涉及翻译者较少。而在为数不多的针对郭沫若翻译的研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农民要致富,关键在干部。近年来,宾阳县通过加大对村级组织的建设和干部的选拔、培养,涌现出“桑蚕支书”、“五金支书”、“科技支书”等一批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 Farme
据知,某市公路分局对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都要一件件去认真承办,能及时办的事,做到不推不拖。对于群众反映的一些具体困难问题,一时难办的或需了解的,都要指派专人去协助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