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测定的治疗前肌肉减少症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hua0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本研究旨在探讨CT测定的治疗前肌肉减少症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以期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危险分层而指导治疗,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结直肠癌患者的死亡率,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方 法]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首诊于云南省肿瘤医院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及CT影像学资料,并进行生存随访获取患者的生存信息。使用Image J软件对患者第三腰椎(The Third Lumbar Vertebra,L3)水平CT图片进行肌肉横截面积的测量,根据肌肉减少症的定义,可将患者分为肌肉减少症组和非肌肉减少症组,进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采用单因素Kaplan-Meier法及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从而探讨CT测定的治疗前肌肉减少症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 果]1基本情况本研究共纳入结直肠癌患者2999例,其中男性1768例(59.0%),女性1231例(41.0%);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8.78±12.22岁;KPS评分以90分最多见(68.2%);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5的患者共2558例(85.3%),远多于CCI≥6的患者;吸烟患者共722例(24.1%);肿瘤原发病灶的位置以左半结肠居多(87.5%);患者的首诊症状以便血(69.9%)、腹痛(33.5%)、大便难解(17.0%)最为常见;病理分化程度为中分化的患者最多(42.1%),高分化的患者最少见(1.0%);首诊TNM分期中,Ⅲ期患者占比最大(38.9%),余依次为Ⅱ期(29.1%)、Ⅳ期(18.8%)和Ⅰ期(13.2%);首诊转移部位以肝转移(11.9%)最常见;诊断为内脏肥胖的患者共1731例(57.72%)。2肌肉减少症组与非肌肉减少症组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分析结果2999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共有466例患者被诊断为肌肉减少症,发病率为15.54%,其中男性411例,发病率为23.25%(411/1768),女性55例,发病率为4.47%(55/1231)。与非肌肉减少症组相比,肌肉减少症组的男性比例、合并内脏肥胖的比例以及吸烟比例均较高(均P<0.05),其它临床病理特征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生存分析结果3.1基本生存情况总体患者的1年累积生存率、3年累积生存率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9%、73.4%和65%;平均生存时间为47.28±25.76月,且本研究尚未达到中位生存时间。2.2单因素生存分析单因素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KPS评分、CCI、病理分化程度、TNM分期、化疗、手术、靶向治疗、放疗、内脏肥胖、肌肉减少症均为结直肠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均P<0.05)。3.3多因素生存分析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病理分化程度、TNM分期、CCI、化疗、手术、肌肉减少症均为结直肠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均P<0.05),且肌肉减少症为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HR=1.322,95%CI=1.115~1.567)。[结 论]CT测定的治疗前肌肉减少症可以缩短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肌肉减少症的早期筛查将有利于指导适当合理的肌肉减少症干预治疗,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结直肠癌患者的死亡率,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与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卒中严重程度的关系,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预测价值和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1.选取发病24小时内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颅脑损伤与舌下微循环的相关性,探索舌下微循环评估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的可能性,为多模态神经监测增加新的维度。[方 法]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20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收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EICU的颅脑损伤(其中包括脑出血,脑梗塞和脑外伤)患者29例,入院即根据GCS评分将其分为三组,3-8分为A组,9-12分为B组,13-15分为C组,其中A组13人,B
[目的]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胸腔镜肺部手术中的单根32F引流管在术后引流与32F引流管联合8F猪尾导管的术后引流效果,探讨联合微管引流应用在胸腔镜肺部手术中的可行性,并讨论其优势,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依据。[方法]1.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胸外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共320例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实际符合200例,根据手术后放置胸腔引流管完全随机分为两组:32F胸腔引流管组100例,
[目 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发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构建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其预测能力。[方 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入住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科发病时间<4.5h并且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6例,收集并整理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史、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包括溶栓前后头颅CT/MR
[目的]研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MSCs)治疗实验性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 ALF)的疗效以及其可能涉及的相关机制。[方法]1.将66只BALB/C小鼠在SPF环境下喂养一周,使其适应周围环境。随机抽取10只小鼠组成空白组,采取腹腔注射的方式给予900mg/kg的生理盐水。剩余56只小鼠,并通过
[目 的]研究临床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侧侧支循环发育的影响,并探讨临床各因素对冠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CC)不良的预测价值。[方 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0年12月至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显示在三条主冠状动脉血管(
[目的]比较不同来院途径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的临床特点和再灌注时间指标,探究其对患者心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00:00至2019年12月31日
[目 的]分析不同剂型硅酮制剂联合压力及运动疗法对烧伤手部瘢痕的疗效。[方 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科2018年10月至2020年12月烧伤手部瘢痕病例共40例,共58只手,其中男性35例,女性5例,性别比为7:1,年龄为13-52岁。根据患者的治疗方式分组,25例纳入运动疗法+压力疗法+硅酮凝胶治疗组;15例纳入运动疗法+压力疗法+硅酮敷贴组。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月、治疗后3月
[目的]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是骨科领域较为复杂的问题,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可以通过激活后所释放的生长因子对创面进行修复和重建,从而达到治愈创面的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探究富血小板血浆治疗难愈性创面的机制,为PRP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推广。[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0医院2019年12月至2
[目的]探讨导致胸腔镜剑突下入路胸腺扩大切除术手术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期以指导临床。[方法]汇集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行胸腔镜经剑突下胸腺扩大切除术的临床病例5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是否≥107min,将研究对象分为手术时间延长组、非手术时间延长组。将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BMI、病理分型、胸骨下角的大小、术中出血量、胸廓前后径与胸廓左右径之比、右侧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