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兰州鼓子是在兰州市区及周边县镇流传的一种特有的民间曲艺形式。兰州鼓子在清末民初曾盛极一时,遍布兰州各地,家喻户晓,20世纪中期后受到政治权力与流行文化的强烈冲击,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呈现衰弱之势。兰州鼓子在源流上,可能与唐代变文、宋代鼓子词、元曲等有一定关联,但更直接的本源则是明清八角鼓;在基本形态上,与陕西眉户、青海平弦、兰州太平歌、北京八角鼓等有相似性,更有明显不同。兰州鼓子在曲牌、曲本及表演方式等方面,具有严谨性、地方性、活态性等特点。兰州所处的西部自然地理与文化交融环境,是兰州鼓子形成并得以传承的文化土壤;曲艺形式本身的僵化与传承主体的萎缩,是鼓子陷入了困境的主要表现。以传播学审视兰州鼓子,可以体察其生成问题但不能解决前路问题;以表演理论分析兰州鼓子,可诠释其传承模式但受制于现实环境。文化实践理论从文化实践的现实出发,全方位研究文化发展规律,对思考兰州鼓子的发展前景有重要指导意义。兰州鼓子的发展创新,必须在宣传、教育、研究等各方面实施综合战略,呼唤全社会共同关注,谋求全面统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