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热凝术及球囊压迫术治疗复发三叉神经痛的比较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lee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病例分析,探讨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PRT)与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Percutaneous balloon micro-compression PBC)治疗射频热凝术后复发的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采用PRT(36例,PRT组)与PBC(18例,PBC组)治疗的PRT术后复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两组的术后有效率、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PRT组与PBC组有效率分别是94.4%和94.4%。经卡方检验,Χ~2=0.54,P=0.59,P>0.05,PRT组与PBC组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组与PBC组术后复发率分别是47.2%和11.1%。经卡方检验,Χ~2=6.86,P=0.01,P<0.05,PRT组与PBC组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T组的复发率高于PBC组;PBC组与PRT组面部感觉减退发生率分别是100%和66%,Χ~2=7.71,P=0.005,P<0.05,PBC与PRT组面部感觉减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BC组面部感觉减退发生率高于PRT组;PBC组与PRT组咀嚼肌无力发生率分别是100%和30%,Χ~2=23.27,P=0.00,P<0.05,PBC组与PRT组面部咀嚼肌无力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BC组咀嚼肌无力发生率高于PRT组;PBC组与PRT组口唇疱疹发生率分别是5.5%和0.0%,Χ~2=2.03,P=0.33,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C组与PRT组角膜不适发生率分别是16.6%和0.0%,Χ~2=6.35,P=0.03,P<0.05,PBC与PRT组角膜不适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BC组角膜不适发生率高于PRT组。结论:1.PRT及PBC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治疗PRT术后复发的三叉神经痛。2.PRT组的复发率高于PBC组。3.PRT组的面部感觉减退,咀嚼肌无力,以及角膜不适等并发症较PBC组少。
其他文献
木食性白蚁肠道微生物在纤维素降解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肠道微生物绝大多数具有不可培养性,因此人们对它们在纤维素降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知之甚少。高通量测序
不定期船自身无固定挂靠港口、无固定航线的特点使得船东面临诸多信息未知而又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本文重点研究船队经营者在经营环境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干扰的情况下为船队
在控制理论中,系统过去的状态会对目前的状态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换言之,系统的变化,不仅与当前的状态相关,同时也与过去的状态相关,将这类系统称为时滞系统.时滞甚至会引起系统不稳定,故而时滞问题一直是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从20世纪70年代起,时变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中引入Lyapunov泛函,Lyapunov方法就成为了分析时滞系统的有效工具.目前,Lyapunov-Krasovskii泛函(简称L-
第一部分256CT评估中青年国人正常左心室局部功能目的:确立正常中青年国人左室局部功能参数256CT正常值,并探讨左室局部功能参数16肌段正常值的规律。方法:128例正常中青年国人
面对全球汉语学习的巨大需求和国际语言推广的激烈竞争,自2004年开始,我国在海外逐步设立了以教授汉语和推广中华文化为宗旨的“孔子学院”。位于秘鲁首都利马的里卡多帕尔玛大学孔子学院(以下简称:里卡多孔院)是南美洲第一所开设汉西翻译专业的孔子学院,于2010年11月11日挂牌成立,在成立的近十年间培养了许多汉语人才。随着汉语教学在秘鲁的兴起,里卡多帕尔玛大学孔子学院开拓思路,在短短九年间陆续开创了多种
<正>监察法是反腐败国家立法,与一般法律注重惩治和打击不同,其立法目的是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党和国家自我监督,探索出一条实现自我净化的有效路径。这就
《源氏物语》通过刻画诸多出场人物的悲欢离合构筑出一个庞大的物语世界,其中于第二部出场的三公主与此前已出场女性角色之间有着独特的联系,对故事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研究目的评估64排螺旋CT不同的重建算法和层厚对肺结节容积定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收集2010年12月-2011年9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未定性肺结节64排螺旋CT随访研究的患者63
采用TG-DSC-DTG技术研究了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在流动高纯氮气中的聚合反应动力学.利用Flynn-Wall-Ozawa法进行了非等温动力学计算,得到了MDI聚合反应的动力学参数,通过S
本课题针对群体环境中饲养密度与群体规模效应混杂的问题,在保证料位和饮水面积一致的前提下,研究了两者及其组合对青年鸡生长发育、应激敏感性的影响,跟踪了育成期群体环境对产蛋鸡生产性能的后续效应,为笼养育成鸡科学分群奠定了基础。试验一研究蛋鸡育成期适宜笼养密度,选用10周龄青年鸡43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12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第1组饲养在1个整笼(1.48 m×0.68 m)中(12只/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