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采用人工控水方法,以园林地被植物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蓝蝴蝶(Iris tectorum),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土壤水分胁迫对三种地被植物生理生化特性(包括叶绿素、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膜透性等)的影响。为选择推广抗旱、节水的地被植物,以减少园林绿化与人、与粮食争水吃的矛盾,从而提高园林绿地生态效益提供了理论参考。控水方法采用Hsiao.T C(1973)提出的中生植物水分梯度划分方法,分四个处理水平:对照(ck)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80%;轻度胁迫(T1)55-60%;中度胁迫(T2)40-45%;重度胁迫(T3)30-35%。每10天测定一次,共测4次。试验得出的主要结果如下:1.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程度的增大,三种植物叶绿素总含量及叶绿素a/b表现出显著下降的趋势。蓝蝴蝶下降幅度最大,德国鸢尾次之,射干最小。德国鸢尾叶绿素总含量在轻度胁迫中期表现为显著上升,出现叶绿素相对“浓缩”现象。2.三种植物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随处理时间延长、胁迫程度加大而增加,射干增幅大于德国鸢尾,蓝蝴蝶在重度胁迫中、末期显著下降。三种植物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出整体下降的变化规律。轻度胁迫下,植物可溶性蛋白含量有小幅上升,说明叶片内有可能合成了水分胁迫蛋白,使可溶性蛋白含量有所增加。3.射干、德国鸢尾SOD、POD、CAT活性在三个处理水平上呈现出了显著上升的趋势,射干上升幅度整体上大于德国鸢尾。蓝蝴蝶SOD、POD、CAT活性在胁迫初期显著上升,随着胁迫程度的加重,在胁迫中后期出现下降,说明蓝蝴蝶的抗氧化酶系统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有限。4.三种植物叶片内MDA含量随胁迫时间延长、胁迫程度加大而升高。从各处理的变化幅度看,蓝蝴蝶变化幅度最大,其次为德国鸢尾,射干变化幅度较小。5.三种植物细胞膜透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和胁迫水平的加重而增加,各处理水平与对照相比都达到了显著差异。从各处理的变化幅度来看,蓝蝴蝶变化幅度最大,射干次之,德国鸢尾变化幅度较小。综合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可以得出,射干、蓝蝴蝶、德国鸢尾有较好的抗旱性,均能抵抗轻度水分胁迫,适宜作为节水、抗旱园林地被植物推广。射干、德国鸢尾可以忍受短期中度及重度水分胁迫,可在水资源相对贫乏城市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