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农民增产不增收、农产品供求不平衡、国内农产品库存不断增加的同时进口农产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农产品生产结构不合理,无法契合市场需求的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比较优势背离,农业资源配置不合理,农业生产效率低下。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要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优势产品和优势产业;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保证产品安全,提升农业竞争力。目前备受关注的农业结构调整实质就是在保证农产品数量充足的基础上,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真正生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品种,形成结构合理的农产品有效供给体系。本文研究了吉林省及9个地区农产品(主要是种植业产品和畜产品)的综合比较优势,将吉林省主要农产品的优势情况同地理位置临近、资源禀赋相似的黑龙江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吉林省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行分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吉林省及各地区农产品的相对比较优势和结构进行协调性分析,最后提出了根据比较优势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途径和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首先,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研究了吉林省农产品的规模比较优势、效率比较优势和效益比较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种植业中玉米、大豆和烤烟具有综合比较优势,水稻、油料、糖料、蔬菜和水果具有综合比较劣势,畜牧业中牛肉和禽肉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猪肉、羊肉和牛奶生产具有综合比较劣势。同辽宁、黑龙江和内蒙古相比,吉林省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蔬菜、水果生产综合比较优势具有一定差距;牛肉生产比较优势显著,牛奶和羊肉生产劣势明显。其次,根据吉林省行政区划,将吉林省分为中部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东部通化市、延边州、白山市,西部松原市和白城市。对各地区农产品比较优势测算的结果表明,水稻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地区包括吉林市、白城市和通化市,玉米生产优势地区为中部地区,大豆生产优势地区为东部的延边州和白山市以及中部的吉林市,油料作物优势地区为西部地区,糖料作物优势地区为松原、白城和延边州,烟叶生产优势地区为东部地区,蔬菜生产中部地区优势较为明显,水果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的地区为吉林市、白城市、通化市和白山市。畜产品中,中部生猪和家禽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东部肉牛生产具有优势,西部肉羊和牛奶生产具有优势。再次,对吉林省农业结构的研究表明,吉林省农业产值结构中种植业比重和畜牧业平分秋色,种植业比重略高于畜牧业,林业和渔业比重低;从就业结构来看,吉林省农业劳动力就业比重较高,但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和拉动率较低;种植业产品中经济作物种植比重低;畜产品中猪肉、禽肉比重高,牛肉、羊肉、牛奶比重低。农业结构存在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协调、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地区结构和优势地区分布不一致等问题。通过计量经济模型VAR模型对吉林省农业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畜牧业对农业总产值的贡献超过了种植业,对种植业也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且畜牧业的贡献具有持续性。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了吉林省农产品结构,结果表明畜产品产量与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关联度较高。第四,建立相对比较优势指数和专业化系数的分析框架,对吉林省农产品相对比较优势和结构的协调性进行研究。相对比较优势指数和专业化系数都大于1的农产品包括水稻、玉米、牛肉,其中玉米专业化系数远远高于相对比较优势指数,种植比重偏高;相对比较优势指数和专业化系数都小于1的农产品包括油料、糖料、蔬菜、水果、羊肉、牛奶;相对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而专业化系数小于1的农产品包括大豆、烤烟、禽肉;猪肉生产相对比较优势指数小于1而专业化系数大于1。从相对比较优势指数和专业化系数协调的农产品的比例看,各地区比例低于全省。总结了吉林省农产品相对比较优势和结构背离的现象并分析了原因。最后,根据以上的研究,提出了吉林省农业结构优化的路径和农产品区域布局的策略。结构调整的重点产品是玉米、大豆、烤烟、猪肉、牛肉,增加优势产品的生产,缩减劣势产品生产,同时要提高农业产出能力和效率,发展集约经营。根据各地区比较优势的不同进行农产品区域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