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诚”之伦理透视及现代价值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zerotx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变迁和大变革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激烈的政治斗争和经济与文化繁荣,对各个阶级、阶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对当时的社会大变革中的许多问题,表明自己的态度,提出主张、愿望和要求,这就是思想史上的“百家争鸣”时期。《中庸》也就产生于这个思想碰撞、交融的时代,其本身就是对先秦新的政治形态和社会关系的总结和提升,为后世封建社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首先,《中庸》以“诚”为基础,架构了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在《中庸》看来,假若没有“诚”,一切德目都无从谈起,只有具备了“诚”,万事万物才有和谐相处的坚实基础。《中庸》以“性”、“道”、“教”三个范畴,用以探求人生从事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伦理意蕴,指出,天命之道和人世之道均统一于“诚”。“诚”是上天运行的根本规律,也是人类社会运行的根本法则。在《中庸》看来,圣人是秉承天命的自在个体。《中庸》正是通过这一圣人之性与天命之性的统一,指出“道”与“人”是完全一体的,不可片刻分离。因而《中庸》从“天人合一”的关系出发,指出了两条相互相成的修行路径:一是努力践行而“至诚”,可上达“天道”;二是唯“至诚”则能“尽性”,化育万物,为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指明了道路,成为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的理论基石。
  其次,《中庸》通过对天人关系的论证和对理想人格的设计,提出“诚”是人类社会运行的目标。《中庸》正是对这一范畴的界定,提出了维护社会运行的最高法则:“中庸之道”,具体法则:“三达德”、“五达道”、“九经”。在《中庸》看来,“中庸之道”是治理国家的最高法则,“诚”是社会成员努力达到的人生目标,“三达德”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规范,强调了修身和知人善任的重要性。而“五达道”的实行又必须具备“三达德”才能实行,这是关于修身的重要内容,这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九经”则是治理国家的具体措施,其包括“修身”、“尊贤”、“亲亲”、“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怀诸侯”等九大纲领,谓之“九经”。其中修身尊贤是根本,亲亲是齐家之道,敬大臣、体群臣、子庶民、来百工是治国之道,柔远人、怀诸侯是平天下之道。但是,这一切的内容《中庸》都把他归结于“诚”。
  最后,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思想都不是孤立的,《中庸》关于“诚”的伦理思想虽产生在先秦时期,但是在儒家伦理思想发展过程,对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起着基础性作用。尤其是《中庸》关于天人关系、天道与人道、修养与治国等的阐释,有着积极的现代性意义。所以,在我们在对《中庸》之“诚”思想作出研究的过程中,应该深刻地理解其所体现的人类共同的普世伦理,这对建立我国和谐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在传统文化体系中,精英文化占据着主导地位。随着科技日渐先进,消费时代已经降临,大众对于美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当审美以消费品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精英文化便逐渐泛化到大众生活中了。在这场审美泛化过程中,大众文化迅速崛起,文化随之走向多元。大众文化将审美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成为现代都市大众普遍的文化消费形式,而最为人们所欢迎的便是影视作品这种新型的审美消费方式。大众文化迅速席卷整个世界,丰富了人们的娱
学位
楚文化是在荆楚大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域文化,它在吸取了其他文化之长的同时,又保留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特征。古代时,楚文化长期在南方地区占主导地位,并不断向东南西北浸染,历时发展,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人以其艰苦卓绝的奋斗,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将它不断推向高潮,最终以其鲜明的特色、独树一帜的风格和强大的影响力而著称于世。然而进入现代,楚文化并没有得到全社会足够的重视,又囿
学位
符号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交流方式,是传达信息的载体,是情感表达的手段。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符号化的思维和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未来主义服饰成为一种满载着文化信息的既定概念的符号,彰显出强烈的时代特征和审美文化特征。不论是在文化观念上,还是在设计的色彩、质料和配饰等方面,未来主义服饰都诠释着自己新的理念。本论文旨在从符号学理论的角度,以未来主义服饰符号为插入点,对符号及其在未来主义服饰上的应
学位
2000年,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带动了老年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电视广告可以为老年消费市场作出更大贡献。但由于市场普遍存在轻视老年人消费能力的现象,很多大众化商品的电视广告中很难找到老年人的身影。这种偏见遏制了广大老年消费者的消费欲望,隔绝了老年人与大众化商品之间的市场联系。同时,在我国现有的电视广告中,出现的老年形象也大多不尽人意。在人物关系上,他们大多以依附于年轻人或者被年轻
学位
1817年在海德堡,黑格尔在自己的美学演讲中,提出了令西方美学界震惊的“艺术终结论”,他用振聋发聩的思想首度预言,艺术已经成为过去,艺术的职能已不复存在。  “艺术终结论”的本质,实际是依托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艺术哲学。黑格尔认为,艺术存在于人类自我意识中的第三阶段:“绝对精神阶段”,在绝对精神阶段中,人类对真理的认识由艺术到宗教到哲学,艺术是通过使用感性手段来呈现真理的最初阶段,只有发展到哲学阶段,
对于所有曾试图思考人生的意义的人而言,对于死亡的认知、思考和恐惧都是难以回避的问题。在海德格尔以前,人们对于死亡的理解停留在一种自然生理现象或者说一种超越感官的彼岸现象。由于死亡是无法亲历的,因而无法感知。但海德格尔却独树一帜地提出死亡是一种“可能性”,人是“向死而生”的。人的生存是有限的、不自由的生存,只有在向死存在中此在才能获得生命的自由。海德格尔“先行到死”的观点超越了过去人类对于死亡的理解
学位
学位
从2008年3月起,中组部与国家多个部门正式联合推出了大学生村官计划,旨在5年内为农村基层选聘10万优秀大学毕业生,2010年又将选聘名额提升至20万。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大学毕业生由于人数众多,不好就业的压力,而且还为农村基层组织提供了新鲜血液,有利于农村思想观念的更新,法制观念的强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普及,也有利于培养具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后备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
中国哲学史上,首先意识到人作为特殊生命体并有权力追求自由的人是庄子,他发现了人的最真实的生命状态并提出了什么是人类最理想的存在状态。“自由”这个词表面上简单易懂,实质上却很难被人们真正理解。庄子的自由思想来源于对现实的不满,所以基本倾向还是属于现实主义的人生哲学,在追求自由的同时不忘阐述人世的“仁”、“义”、“礼”的虚假性,曲折地反映了他对真实生命热烈渴望。人的肉体受到时间和空间双重制约而表现为不
学位
尼采思想从文学、艺术、哲学等各个领域影响西方世界达一个多世纪之久未见其衰。尼采的理论涉及各个领域和层面,如他的日神酒神理论、超人哲学、艺术形而上学、悲剧世界观、审美人生、‘权力意志、艺术生理学等等。关于尼采思想的研究者也遍及中外。国内外都有学者指出酒神狄奥尼索斯之于尼采思想的重要性。关于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研究,一般只限于酒神和日神阿波罗的关系,以及酒神的陶醉。  本文试图从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神话诞生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