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自主决定的法理思考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9575584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跨性别者接受性别重置手术的权利已被法律所确认,但这并不等同于跨性别者可以自主地决定其性别。按照自我认同,而非身体器官的样态来承认性别才是跨性别者获得自由和尊严的关键。因此,本文通过对法的二元性别范式进行重构,基于国内外性别自主决定的法律承认现状,提出“性别自主决定权”。性别自主决定权是指,自然人以自我认同为标准,自主决定自己的性别并获得法律承认的权利。定义自己的性别认同和自由地进行性别表达,是性别自主决定权的两项重要内容。此项权利的实质,是挑战既有的二元性别范式,追求对自我身体的掌控权和自我生活方式的选择权。法律应确认自然人的性别自主决定权,不再将接受性别重置手术作为改变性别标记的必要条件。本文除引言外,共分为三章,基本内容如下:第一章是性别自主决定权的理论基础,阐释了性别何以自主决定。首先,借用福柯在《性史》中对性别制度的考察,重新审视了法的二元性别范式。随着后现代反主流、反规训的思潮,性别制度受到了极大冲击,逐渐走向解构,出现了多元的、流动的性别观念,为性别自主决定权的提出提供了法哲学基础。其次,在多元性别观中对性别进行再定义,简要介绍了“跨性别”及相关概念,为性别自主决定权的提出提供了性学与社会学基础。第二章性别自主决定的法律承认,是性别自主决定权的现实基础,包含性别自主决定的国际进程与国内立法、司法领域中的权利状况。随着国际上LGBTI运动的持续开展,跨性别者权利逐渐被视为国际人权,不少国家都采用了性别认同的法律承认模式。当前,我国国内法对跨性别者权利的部分内容予以肯定,如健康权和“变性权”,法院也确认了性别认同和性别表达这两项权益的一般人格权地位。但根据相关调研,现有法律制度仍然不能全面、有效地保障跨性别者的各项基本权利,这为性别自主决定权的提出提供了现实基础。第三章性别自主决定权的提出,在理论与现实基础上,运用新兴权利的逻辑证成方法,对该权利的内涵进行解读,并从现实性与正当性两个面向进行分析。首先,对权利内涵进行解析,与“变性权”进行对比,它强调不将医疗程序作为先决条件。其次,用现实状况说明性别自主决定是一个具有现实紧迫性的真问题。最后,以人的多样性为逻辑起点对该权利进行证成。由所涉利益为基本利益推出性别自主决定权的基本权利属性,并对可能涉及的权利公共性问题进行回应。
其他文献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金融业服务改革进入攻坚阶段,针对目前金融机构收存小面额货币收费对货币流通不利影响这一新情况,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治理规范金融机构收
从当代建筑美学的角度,通过对当代建筑设计风格和手法的借鉴,将即兴的、游戏式的设计手法运用到地标性建/构筑物的夜景照明设计中来;使其夜景形象呈现出多变、情节化、趣味化
电子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消费模式,大家越来越偏向在网上购物,享受在家拆快递的感觉,然而网上也有一些问题和我们看不到的麻烦。在网络购物这种模式中,存在一部分经营者滥
现有混凝土本构关系主要是基于成熟的经典弹塑性模型所建立的,弹塑性模型在数学上较严格,但是与混凝土材料破坏机理不协调,各国学者针对混凝土这类特殊多相复合材料提出了很
惯用语短小定型,是熟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灵活变异性、语义双层性等特点成为留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在中高级汉语学习阶段,学生已经开始从教材中接触到一定量的惯用语,而教材中惯用语条目的选择,释例的讲解,练习的设置等编排情况会对惯用语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对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级汉语口语》(第三版)中惯用语的编排情况进行考察,分析这套教材在惯用语编排上的优点与不足,从而针对性地提出
在多层或高层民用建筑全日制机械循环热水供应系统设计中,循环泵流量和扬程的设计参数的选定恰当与否将关系到热水供应系统能否连续、安全、稳定地运行。对国内外热水循环泵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共青团工作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共青团要根据时代需要进行改革,曾严厉批评共青团离青年太远的问题,以“与青年交朋友”的理念,力促队伍年轻化发展,要求新
徐悲鸿作为我国上世纪美术界伟大的绘画艺术家,不仅全面掌握了中西方的绘画技巧,而且对中国艺术审美的改良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写实主义的代表,徐悲鸿的绘画作品在充分融合
当前,基础教育核心素养成为热点话题.9月13日上午,历时三年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在北师大正式发布,它是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
在海外华人社会,以血缘为纽带建立的宗族组织为大量华人移民提供生存和发展空间。现如今宗族组织仍然在海外华人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槟城邱氏宗族组织文山堂作为研究案例,通过对1910至1970年这段时间的会议记录、章程、碑刻、往来信件等资料分析文山堂在槟城的建立过程、组织宗旨、运作内容来揭示文山堂如何在海外及原乡两地发挥功能。全文分为导论、主体、结语三个部分。在对槟城华人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山堂在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