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细)乳液体系中聚合物胶乳和无机纳米粒子的制备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1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乳液是一种新型的反应介质。本论文首先通过选择高效的乳化剂体系成功实现高单体含量的微乳液聚合,其次,以水包油(O/W)型微乳液为模板制备了介孔硫化镉(CdS)纳米粒子,最后研究了以可聚合乳化剂为单一稳定剂的苯乙烯细乳液聚合。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果分别叙述如下:1.γ射线引发高单体含量微乳液聚合(1)高单体含量丙烯酸丁酯微乳液聚合。通过选择可聚合的乳化剂12-丙烯酰氧基-9-十八烯酸(AO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进行复配,在AOA/SDS重量比为2时,成功地实现高单体含量的丙烯酸丁酯微乳液聚合,即在8wt%乳化剂存在下能够配制BA含量高达40wt%的微乳液,且通过γ射线引发聚合后获得透明、稳定的微胶乳。研究了各条件参数对聚合物粒径及聚合动力学的影响。随着剂量率、乳化剂浓度的减小和溶胀单体含量的增加,聚合物粒径随之增大,而粒子数目随之减少。聚合反应动力学符合微乳液聚合的特征,没有恒速期的存在,聚合反应速率随着单体浓度和剂量率的增加而增加。(2)高单体含量甲基丙烯酸甲酯微乳液聚合。通过对不同组成的AOA/SDS复配体系作为乳化剂形成的微乳液的最大单体增容量和相图的研究发现,当AOA/SDS的重量比在2的时候,该乳化剂体系所形成的微乳液中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含量能高达38.6wt%,而乳化剂用量可低至5.5wt%,且微乳液通过γ射线引发聚合后能保持透明、稳定。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聚合物粒径和聚合动力学的影响。随着剂量率的减小和溶胀单体含量的增加,聚合物粒径随之增大,而粒子数目随之减少。聚合反应动力学符合微乳液聚合的特征,没有恒速期的存在,聚合反应速率随着单体浓度和剂量率的增加而增加。(3)高单体含量丙烯腈和丙烯酸丁酯微乳液共聚。使用AOA/SDS重量比为4的复配体系作为乳化剂成功地实现了高单体含量的丙烯酸丁酯与丙烯腈的微乳液共聚合,并获得单分散性好的透明稳定的微胶乳。通过IR和DSC分析表明聚合物为无规共聚物,共聚物的玻璃化温度随着体系中丙烯腈含量的增加而增大。2.利用O/W微乳液(OP-10/OP-4/环己烷/异丙醇/水)体系为模板,以CdCl2和硫代乙酰胺为原料合成出了CdS纳米粒子。结果表明合成的CdS具有介孔结构且结晶性很好,在室温下以波长为360nm的光激发,CdS纳米粒子只在690nm处出现由于表面缺陷和俘获引起的表面态发光峰。3.研究了可聚合乳化剂AOA为单一稳定剂的苯乙烯细乳液聚合。实验结果表明聚合反应动力学符合细乳液聚合的特征,没有恒速期的存在,且能获得单分散的、表面功能化的聚苯乙烯胶乳粒子。
其他文献
<正>纳米技术与分子生物学的结合将开创分子仿生学新领域。分子仿生学模仿细胞生命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分子水平上的生物学原理为参照原型,设计制造各种各样
目的:探讨糖尿病早期微血管病变的中医证候分型规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收集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中医四诊信息,根据病例特点和中医理论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
目的优化双氯芬酸钾口腔黏附片处方。方法采用32满因子设计试验考察因素A(卡波姆和羟丙甲基纤维素的总量在处方中所占的比例)和因素B(卡波姆与羟丙甲基纤维素的质量比)对黏附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阿德福韦酯组和拉米夫定组3组,每组均为30例,分
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在当今快速的生活节奏下,有时间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而且这股风气有向青少年蔓延的趋势,全身心投入阅读是青少年的义务;是我们义不
作者回顾了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与现代医学病因病机和诊断标准,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思路和方法。同时,针对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研究中存在争议的问题,
为了探讨干旱胁迫对柴胡生长及有效成分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控水及PEG胁迫的方法,对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的生长、光合作用以及柴胡皂苷a和d的积累进行研究,从而揭
聚酰胺/黏土纳米复合材料(PACN)是最早为人们所认知的聚合物/黏土纳米复合材料,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在产业化开发应用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然有很多理论和应用上的问
快速成型技术和纳米材料是当今制造和材料领域的两个重要研究方向。金属零件的快速制造已成为当前快速成型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快速成型技术的最终目标之一。探索制备高质量的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化进展加快,农民工大量流入城市,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城市环境恶化,城市居民生活压力增大。具有环境优美、山清水秀、田园风光的乡村旅游应运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