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氧化物微纳结构的飞秒激光直写制备与组装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ms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氧化物是由氧元素与一种或多种金属化学元素组成的二元或多元化合物,其性质稳定,在地球上广泛分布,具有包括高载流子迁移率、宽带隙、以及可控掺杂等在内的众多优异特性,在薄膜晶体管、光电探测器、生化传感器、超级电容器、压电发电机、太阳能电池和催化降解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已日趋成熟,然而其灵活的图案化制造以及高效的组装与集成却面临众多问题,如成型精度低、步骤繁琐和三维组装受限等。飞秒激光直写技术通过将高能脉冲聚焦到材料内部,可诱导材料的聚合、改性和成型,具有高精度、高定向、材料适用性广以及真三维制造能力等优点。本文针对目前金属氧化物微纳结构在制备和组装过程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利用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对其进行图案化制备、定向组装以及器件集成的研究,并分析和讨论了制备和组装的机理。本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如下:(1)将飞秒激光直写技术与传统溶胶-凝胶法相结合,实现了高精度二氧化锡(Sn O2)微纳晶体结构的制备,所制备的微纳结构具有良好的形貌与晶体结构,线宽可达到1μm左右,晶粒为135 nm左右。进一步,对比分析了飞秒激光直写与纳秒激光和皮秒激光微纳加工技术制备Sn O2微纳结构的过程,飞秒激光直写系统的紧聚焦单元和超短脉冲作用时间,使得最终制备出来的Sn O2微纳结构分辨率相对较高。此外,根据双温方程温度分布所得出的仿真结果表明,飞秒激光作用Sn O2晶体时,没有产生明显热积累,电子和晶格温度沿着垂直于衬底即纵向方向的衰减明显快于平行于衬底的水平方向的衰减。(2)以硅烷偶联剂(silane)所修饰的高浓度、均匀分散的氧化锌纳米线(Zn O NWs)复合丙烯酸光敏树脂为原材料,研究了Zn O NWs的飞秒激光直写定向排布和组装,并通过超快非线性光谱等表征手段证实了Zn O NWs在飞秒激光直写组装作用下能实现三维的高定向排布,组装精度高达300 nm。(3)探究了飞秒激光直写组装Zn O NWs的物理机制,研究了不同材料特性和激光参数对Zn O NWs组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silane的修饰下,以及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填充间距分别为10 m W、50μm/s和400 nm时,可得到高定向排布的纳米线组装体。通过对组装过程Zn O NW的受力进行分析并结合仿真结果,发现包括剪切力、体积收缩应力和空间约束效应等在内的非光学力是诱导Zn O NWs定向排布的主要因素。(4)分别对飞秒激光直写制备的Sn O2微纳晶体结构和高定向组装的Zn O NWs进行器件集成,测试和研究了其气敏响应特性与紫外光电探测特性。所制备的Sn O2微纳晶体结构在室温条件下对硫化氢(H2S)和二氧化氮(NO2)气体具有灵敏的响应,其NO2气体的检测限仅为0.25 ppm,并且对UV光具有良好的重复响应特性。高定向组装的Zn O NWs在UV光辐照下,器件的开关比可达到300:1,响应度高达4×10~4 A/W,并且对UV光的偏振方向敏感,可应用于偏振紫外探测。本文利用飞秒激光直写方法实现了高品质Sn O2微纳晶体结构的图案化制造以及Zn O NWs在三维空间的高精度、高定向组装,对制备和组装机理分别进行了仿真和分析研究,并实现了气敏传感器和紫外光探测器的组装与集成。研究结果既加深了对飞秒激光制备和组装过程与机理的认识,也为未来金属氧化物功能性器件的片上集成提供了一条策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微塑料(尺寸<5 mm的塑料)作为全球备受关注的新兴污染物,广泛存在于淡水环境中。微塑料易迁移,难降解,且比表面积大,对重金属等多种污染物有富集作用,大大增加了其对环境和生态的潜在危害。因此,本文首先定义微塑料在淡水环境中携带重金属并共同迁移的特殊环境行为为“木马效应”。随后,从淡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与分布、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微塑料与重金属木马效应对其共同迁移行为的影响以及微塑料和重金属木
背景: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的风险分层主要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组织病理学风险分层缺乏可重复性,忽略了癌症异质性,并且无法在术前指导手术操作。现有的分子风险分层对有特定病理和分子特征的患者无效,同时无法指导术后的辅助放化疗。由于染色体分离错误而产生的染色体数量和结构异常被称之为染色体不稳定(Chromosomal Instability,CIN)。作
第一部分PDK1在鼻咽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目的:评估PDK1在人永生化鼻咽上皮细胞和鼻咽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PDK1的表达高低是否与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等相关。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人永生化鼻咽上皮细胞系(NP-69)及5种鼻咽癌细胞系(CNE1、CNE2、HNE1、HONE1、HK1)中PDK1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并通过相
基于图像的三维重建技术是近年来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因为其获取数据容易,重建模型成本低,所以被广泛运用到大范围场景三维重建应用中。多视图立体匹配是三维重建流程中较为关键的步骤,得益于多年的研究成果积累,现有的传统立体匹配方法在不同的公开数据集上均能获得较好的重建结果,但随着重建场景的扩大以及场景复杂度的提升,多视图立体匹配面临新的挑战:处理弱纹理等特殊数据时,图像一致性不可靠,因此重建结果通
大量证据表明DNA损伤修复基因在癌症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我们前期基因芯片结果显示核酸外切酶1(EXO1)在肝癌(HCC)中高表达。而EXO1在肝癌中的功能及机制目前研究甚少。通过临床组织样本我们发现EXO1在肝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相应癌旁组织,其高表达与肝硬化相关,且EXO1高表达提示着肝癌病人不良预后。进一步研究发现敲低EXO1可减弱肝癌细胞体外增殖、集落形成、迁移侵袭能力及肝癌细胞体内成瘤能
在纳米尺度上对光的吸收和传播特性进行操控一直是光学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近年来,随着纳米加工和表征技术的不断发展,光学吸收器在电磁隐身、光电探测、生物传感以及光伏发电等领域中均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基于超材料吸收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如下问题:为了进一步降低器件尺寸,不可避免地造成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减弱,导致其光吸收效果变差,这一点在二维材料薄膜的光吸收中尤为突出,因此,如何有效
目的:通过构建前列腺癌失巢凋亡耐受细胞模型探究失巢对细胞凋亡、侵袭、迁移和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持续悬浮培养前列腺癌PC-3、DU145细胞一周后重新贴壁培养两天的方法构建失巢凋亡耐受细胞模型。通过CCK-8法检测超低黏附培养板(ULAP)中培养的亲本(P)和失巢凋亡耐受(A-R)细胞的存活、增殖能力。应用流式细胞法测定细胞的凋亡水平。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进一步在
众所周知,铁电材料具有自发电极化,并且电极化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是可以切换的。由于它在电光学、压电和非易失性存储设备等不同方面的应用而受到广泛研究。铁电性第一次在包含氢键酒石酸离子的罗谢尔盐中发现,开启了铁电学研究的大门。考虑到该盐包含氢键酒石酸离子,氢键与铁电体之间的联系也随之被揭示。事实上,从氢键的性质来看,不难发现铁电体在氢键晶体中是广泛存在的。这是因为大多数氢键具有极性并且许多氢键晶体是空间反
钠离子电池因其丰富的钠资源、低成本以及性能与锂离子电池相似等优点,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替代品中最具潜力的储能器件之一。但一些传统的无机材料用于钠离子电池时,由于钠离子半径较大,存在嵌入困难、体积膨胀大以及反应动力学迟缓等问题。有机材料的柔性结构,可以有效抑制电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但有机材料的电导率低,严重影响其实际容量和倍率性能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提高电极材料电导率的角度出发,利用
一致性作为协作控制中最重要且最基础的协调行为已经被研究很多年,但绝大多数研究结果只关注网络中节点状态的演化。然而,对于交通网络、社交网络、计算机-路由器网络等侧重物质、信息或数据传输的网络,往往更关注网络中连边状态的演化。基于上述缘由,网络化系统的连边一致性研究在近几年受到了部分学者的关注,但由于网络化系统内部信息很难或不可能被检测到,以及连边状态的非负属性、连边状态的比例特性、控制输入的饱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