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自杀率和社会负担沉重等特点,其基本表现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和躯体不适等。抑郁障碍是可以治疗但容易复发的疾病,当前,由于人们对精神障碍的偏见和社会宣传的欠缺,抑郁障碍的识别率还较低,能够被识别并得到及时、足剂量、足疗程治疗的患者所占比例更低。近年来有很多研究表明,慢性严重的抑郁障碍能引起脑部海马部位的神经元萎缩,因此,早期识别、及时有效充分地治疗抑郁障碍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起来。目前国内对抑郁障碍的研究多侧重于量性研究,定量研究是从特定的假设出发,强调研究的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因此它将现象数量化,计算出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出“实证的”研究结果。定量研究一般只能对事物的可观察部分和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较少涉及具体的内容,测量的时间往往是一个或几个凝固的点,无法追踪事件发生的过程,而且只对研究者事先预定的某些理论假设进行证实,不注重被观察者个人的想法,其研究结果是从抽样群体推论及总体的平均情况,常忽略个体的特殊情况。然而,人类的情感难以量化,量性研究并不能客观、全面的反映患者的真实感受,而质性研究却可以弥补量性研究在这方面的缺憾。质性研究对患者的主观感受和世界观高度敏感,可阐述患者对疾病和健康的真实体验,体现患者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理念。质性研究是以解释现象为导向的,其研究焦点是构建和维持有意义的、复杂的、有微小差别的过程,其研究目的是引出经历和行为的脉络化本质,并试图对其进行精细的、深度的和综合的分析。质性研究强调研究者深入到现象之中,注重事件发生的自然情境,在自然情境中对特殊群体进行个案调查,了解事件发生的动态过程,强调研究的深入性和系统性。质性研究者是以理解别人为乐,并不仅仅是统计比较研究主题的区别,而在很大程度上是研究方法的区别,人们赋予事物的意义不能像问卷调查结果那样可以用统计学方法通过标准技术检验,因为用在问卷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方法常常忽略了对意义的解读过程,质性研究将意义解读过程放在研究的核心位置。目前,山西省对抑郁障碍患者内心体验的质性研究尚数空白。本文运用质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了住院抑郁障碍患者对心理治疗的感受,为预防及治疗抑郁障碍提供了相应的指导。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研究方法,用立意取样法选取9例符合DSM-Ⅳ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深入访谈法,以半结构式访谈大纲收集资料,Colaizzi法分析资料,目的是探索抑郁障碍患者在心理治疗前后及心理治疗过程中的内心体验。经分析,萃取出6个主题:(1)患者在发病前压力过大(2)患者在发病前对心理治疗基本没概念(3)患者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喜忧参半,既有正性的感受,又有负性的感受(4)患者来自经济方面的压力比较大(5)患者对医院和学校有不满情绪(6)患者对所患疾病有病耻感。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人们对心理治疗的了解还不多,社会需要加大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力度;由于抑郁患者对所患疾病有病耻感,所以他们需要深切的人文关怀,医生应努力为患者减轻病耻感,同时需要注意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