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启示

来源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basi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南自1986年改革开放,国家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城市住宅也从福利分配转为货币分配,房地产业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首都河内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住房紧缺。价格高涨,低收入者无力购买住房,居住状况严峻。面对这种状况,河内政府开始建设保障性住房,为低收入者提供住房。但是保障性住房在政策设计、建设和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致使建设项目社会保障性下降。   中越两国的交往源远流长,北京与河内的社会发展历程相近,城市住房建设方面遇到的问题相似。因此,本文以近10年来北京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过程为线索,总结其经验,并通过与河内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北京保障性住房建设在政策设计、建设管理方面对河内的启示。   笔者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河内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为解决低收入者的居住问题,实现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目标提供微薄之力。  
其他文献
矿产资源是维系人类生存、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物化基础。矿业城市大多依矿而建,它们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工业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
在中国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城市更新以空前的规模与速度展开,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再生问题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武汉天地历史建筑再生为例展开讨论,研究多样化价
学位
面临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革等诸多因素,很多传统村落面临着损毁的命运,“千城一面”的营建模式使得传统的村落文脉难以再延续,而渭北早原的村落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论文以渭
地域建筑创作是建筑学界讨论甚广的建筑议题之一,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均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与大多数关于地域性建筑的研究不同,本文侧重于讨论当代地域创作的比较,并关
随着时代的发展,开发地下空间越来越成为解决地面用地紧张、交通拥堵等问题的重要手段。人们在逐渐地利用地下空间的同时,也发现了其具有的一些空间环境上的问题,由此引发了
学位
学位
住房问题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实行住房保障、提供公共住房是政府及社会全体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实行住房保障不仅是为了保护社会中低收入阶层的利益,也是为了其他人
我国对绍兴地区传统民居的研究较为充分,并形成的文献著作也较多,但是关于绍兴地区当代村镇住宅的研究很少,现有的研究都是局限于现状的记录以及相关方案的设计,并没有对该地